樓市“最嚴厲調控”政策實施已一年有余,房價被“控”的同時,處在整個房地產鏈條終端的家居建材市場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沖擊。有報道稱,去年下半年以來家居建材市場銷售額減少近一半。近日,記者走訪省城多家家居建材市場發現,消費者只問不買、看多買少現象普遍存在,一些賣場甚至出現店鋪“退場潮”。在調控政策不動搖大背景下,家居建材市場還要“冷”多久?
怪現象:銷量降,價格漲
“從去年10月份到現在,每個月的銷量一直在下滑。”山東金牛建材市場一家五金件店鋪老板李從軍向記者抱怨,受樓市調控政策的影響,購房者都在觀望,買房子的人少了,他們的日子自然不好過。
就在兩天前,李從軍接到了省外一家長期供貨廠家發來的漲價通知。“銅、鋁等原材料價格漲了,廠家無法按現價發貨,下一批貨的漲幅可能在25%左右,沒辦法我也只能提高銷售價格。本來就沒人買,這下更是雪上加霜。也正在考慮別的進貨渠道,不過希望不大。”李從軍顯得很無奈。
記者從山東省五金衡器工業協會了解到,春節過后鋁材原材料價格從每噸19000元漲到了25500元,漲幅高達30%。銅價近幾年一直在漲。近期,涉及銅、鋁原材料的五金件價格都有20%-30%的漲幅。
在家居建材市場,除了五金件有明顯漲價之外,木門、燈具、地板等價格也普遍有所上調。“元宵節來看過的一款吊燈,當時是800塊錢,而且還有優惠折扣,今天本打算來買的,結果發現不但折扣沒了,還漲了50塊錢。”80后“剛需”購房者小李告訴記者,好不容易借錢、貸款買了房子,現在裝修又成了麻煩事。逛了好多家賣場,感覺家居建材的價格太高,越是大品牌還越沒有優惠。“打算再等等看,估計五一節假日期間大賣場會有優惠活動。”
像小李一樣持觀望態度的消費者不在少數。“周末本來是銷售高峰,但最近明顯感覺顧客問價的多,真正購買的卻寥寥無幾。我們也趁著這段時間人少,進行店面裝修。”TATA門店銷售經理王雅靜如是說。
“剛需消費”是救命稻草?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不少家居建材經營者看好今年的后市行情,認為樓市“剛需消費”是他們的救命稻草。
“隨著80后結婚潮的到來,購房的剛需消費會不可避免地爆發。開發商也正是看好這點,才死扛著房價不降。最近,央行又降低了0.5個百分點的存款準備金率。不論從政策層面,還是從剛性需求來看,今年的家居建材市場都不會太‘難受’。”北園路紅星美凱龍家居生活廣場銷售部負責人王燕認為,樓市調控政策對家居建材市場的沖擊有望通過“剛需消費”來彌補。
山東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李鐵崗告訴記者,本次央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是對國民經濟的整體調整,并不是針對樓市或資本市場。盡管可能會對樓市產生間接影響,但所謂的剛需消費隨著人們觀念的轉變,作為推動房價上漲的動力已大不如從前。或者說,開發商過高地估計了“剛需消費”的能量。對家居建材市場來說,剛需消費并不能完全彌補之前沖擊帶來的損失。相比之下,今年大量的保障性住房會成為市場新的增長點。
同時,李鐵崗表示,目前存款準備金率的下調,可能會使一些原本打算降價的開發商重新回到“等待”的模式。開發商與市場還在進行博弈。家居建材市場的觀望情緒和樓市一樣,會持續一段時間。關鍵還是要看調控政策的持久性。
或是行業洗牌契機
“反觀這次沖擊,對家居建材市場來說未必不是好事,或許是一次行業洗牌的契機。”王燕說,家居建材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拿北園路來說,一條街上竟然聚集了美凱龍、居然之家、集美家居業內三巨頭,周邊又分布著幾十個小品牌的實體店。面對行業內部和外部的雙重壓力,一些實力相對弱的小品牌會選擇提前退場。這樣一來,市場大環境得到了優化改善,產品的質量也會有所提升,消費者也會從中受益。”
記者從省城多家知名裝修公司了解到,家裝市場去年已淘汰掉了大批二三線小公司。今年一線的大公司也將面臨行業洗牌。“目前尚存的中小家裝公司幾乎都在慘淡經營。實力強的家裝公司投資大,拼的起質量、服務,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強,存活的幾率大一些。”濟南萬象尚德家裝公司負責人龔亮說,行業洗牌會導致部分商家開始尋求差異化經營,有利于整個行業的多元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