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能源工作會議與2011年發展思路不同:更多強調供應保障能力,要求“實在”,新能源地位弱化。 2012年全國能源工作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劉鐵男主持,思路與上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略有不同。劉鐵男在能源工作會議上作了題為“增強憂患意識明確任務要求,扎實做好2012年能源發展改革工作”的報告。2012年能源工作總體要求是:加強能源供應保障能力建設、著力推動能源結構調整、積極推進能源科技和體制創新、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加強能源行業管理等八項工作。加強能源供應保障能力建設被放在能源工作的首位。按照“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結合能源工作的實際,做到“三穩三進”。“三穩”,就是確保能源生產總量穩定增長,為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穩定的能源保障,確保能源市場供求和價格基本穩定。“三進”,就是在調整能源結構、提高能源加工轉換效率、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現代能源產業體系方面取得實實在在的進展,在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方面取得實實在在的進展,在推進能源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方面取得實實在在的進展。 2011年的能源工作由當時的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主持,在2011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張國寶的工作報告標題為“轉變能源發展方式,增強供應保障能力,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會議強調,“十二五”能源發展的指導思想是: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能源發展方式為主線,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大力調整能源結構,積極開展能源國際合作,加強科技創新能力建設,推動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堅實的能源保障。 我們對兩次全國能源工作會議提到的國內能源建設的數據總結:2012年計劃增幅較大的主要是煤炭新增產能和水電裝機新開工。 分析2011和2012年的能源工作會議精神后,我們認為,傳統煤炭仍將在國內能源建設中進一步占據主導位置,化石能源之外的補充主要依靠水電,核電進程將更加謹慎,風電、光伏發展的表述趨于中性。 煤炭產業重要性提前,相關設備成贏家,煤機、鐵路貨車公司值得關注。在2012年計劃煤炭新增產能大幅提高110.53%的背景下,煤炭行業固定資產投資有望獲得良好支撐,產能提高后運輸、煤化工等問題自然產生,因此我們認為能源工作會議提出的提高煤炭新增產能20000萬噸的目標將使得煤炭采掘、煤炭安全、煤炭洗選、煤炭運輸和煤化工等相關設備公司均有望受到帶動,相關公司主要有山東礦機、天地科技、林州重機、鄭煤機、北方創業、晉西車軸等。 水電設備排位第二也得到認可。2011年底我國水電裝機達到2.3億千瓦,在建規模5500萬千瓦。新開工9個大型水電站,裝機規模1260萬千瓦。2012年水電在能源結構調整的地位提升,工作會議指出:在做好生態保護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積極發展水電,2012年新開工水電規模達到2000萬千瓦,比2011年實際新開工水電規模增加了58.73%。上述水電規劃對機械行業處于困境中的鑄鍛重型設備公司有一定的補益。 核電排位第三,仍需等待《安全規劃》和《調整規劃》出臺。在2011年日本3.11福島核事故之后,核電的發展遭遇安全限制。2012年工作會議對核電的描述是: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高效發展核電,抓緊編制和報經批準后實施《核電安全規劃》和《核電中長期發展調整規劃》,并未對核電具體裝機數量提出目標。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中能源科技、煤層氣、電力、煤炭、煉油、天然氣、可再生能源(包括水電、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頁巖氣、煤炭深加工示范等18項規劃,經國家能源局局長辦公會審議通過,已經或即將頒布實施,獨缺核電規劃。核電的相關設備公司還需等待《安全規劃》和《調整規劃》出臺后才能明確。 天然氣和非常規天然氣仍在積極促進之列。工作會議報告表述:促進天然氣產業協調發展,實現國內產量快速增長,大力發展非常規天然氣。對杰瑞股份和富瑞特裝相對利好。 風電和光伏排位殿后。工作會議報告表述:積極有序發展風電,組織實施“十二五”第二批規模為1500-1800萬千瓦的風電項目建設計劃。積極發展太陽能,組織實施“十二五”第一批規模為300萬千瓦的開發計劃。我們注意到:上述計劃對比2011年實際新增產能僅是微增,且在風電前冠以“有序”二字,表述偏于中性。 風險提示:規劃和實際投資不匹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