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天津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下稱天津市科委)獲悉,2012年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業總量計劃發展到3萬家,科技小巨人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超1億元)要突破1200家,力爭達到1500家。截至2011年12月26日,天津市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為21305家,科技小巨人企業發展到1048家。要實現2012年的計劃目標,就要在一年的時間內新增1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天津市科委副主任陳養發表示壓力不小。
“按照天津市的規劃要求,起初計劃是2015年實現科技型中小企業3萬家,現在提前到2012年底,這么短的時間內增加1萬家企業難度可想而知。”陳養發認為,這新增的1萬家企業主要來自三個途徑:大力發展科技創新載體的建設以孵化轉化企業、對已有的企業完成轉型升級、引進擁有高技術含量和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
加速發展“孵化器”
預計到2012年底,全部載體試點可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1000家以上。
天津市科委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11月,天津市已建立各類孵化器100余家,其中51家已經過科技企業孵化器資格認定。截至目前,天津市現有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比2010年同期增長了7825家,其中有2545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出自孵化器。
河西區陳塘科技企業孵化器已成為河西區科委科技招商的重要抓手。河西區科委主任陳德安在接受新金融記者采訪時表示,不久前河西區科委投入1700萬元完成了陳塘孵化器的軟硬件升級改造工程,并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加大對科技型企業的房租減免力度,搭建了多個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管家式貼身服務”。
2011年中旬,新金融記者曾實地采訪陳塘孵化器,當時一樓大廳還在裝修,園區內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也并未飽和。陳塘孵化器總經理韓振波告訴新金融記者,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目前陳塘孵化器已吸引了84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駐,比2010年同期增長了近2倍。“現在入駐的企業涵蓋了軟件開發、通信技術、文化創意、影像材料、電子商務、新能源、新材料等行業領域。”韓振波說。
除了傳統“孵化器”,孵化轉化載體建設也成為“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天津市科委實現“2012年達到3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重要舉措。
據了解,目前開發區生物醫藥產業孵化轉化載體等15家單位被確定成為首批載體建設試點單位。這15家單位中有5家坐落在濱海新區,其他載體試點單位分布在河東區、紅橋區、河北區、東麗區、西青區、津南區、武清區、寶坻區、靜海縣、薊縣等10個區縣。
有數據顯示:截止到2011年11月底,全國載體試點已有入駐企業1471家,年產值可達158億元,服務產業領域涵蓋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主要戰略新興產業和機械制造等部分傳統產業。預計到2012年底,全部載體試點可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1000家以上,產值可超過200億元。
“要增加1萬家企業就要有承接這些企業的載體,現在孵化轉化產業一體化的載體將承接這些科技型中小企業。按照培育路線圖,科技型中小企業分為初創企業、成長企業、壯大企業和小巨人企業,不同時期的企業要有不同的載體來承接。”天津市科委副主任齊成喜對記者說。
傳統產業期待轉型
2012年的重點還是戰略新興產業,但我們要加大對傳統行業領域的支持力度。
齊成喜認為,如果要實現“2012年達到3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目標,就需要不少企業完成轉型升級,這其中,傳統產業將成為2012年轉型的重點。
“2011年天津的中小企業有18萬家左右,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大概在21000家,所占比例不到12%,我們2012年要實現新增1萬家,那么將有很多企業面臨轉型。就行業而言,2012年的重點可能還是戰略新興產業,但我們要加大對傳統行業領域的支持力度,每個區縣都要確定1-2個轉型升級的傳統產業,按照科技型中小企業‘四有’標準,確定區縣重點轉型企業名單,并明確企業轉型提升的針對性工作。比如服裝行業,服裝是天津一個重要的產業,天津做服裝的企業有幾千家,這些企業就是我們關注的重點。此外,冶金、自行車等傳統行業都是我們2012年企業轉型工作的重點支持產業。”齊成喜說。
要實現傳統產業企業的轉型升級,就要提高企業的科技含量。對于從事傳統行業的企業來說,多年的經營慣性、行業氛圍及市場變化往往使企業裹足不前。就自行車行業而言,由于電動車的替代與沖擊,現在市場上對自行車的需求逐漸萎縮,很多自行車廠都處于虧損狀態。“市場需求越來越小,原材料價格越來越高,生意本來就不好做。同時一些小作坊以價格優勢攻占二、三線城市及農村市場,大城市對自行車的需求又越來越小,要想發展下去,只能轉型,往市場需求大,科技含量高的行業轉,但自行車生產的科技含量很低,做了那么多年的自行車,也沒有別的技術儲備,就是轉型都不知道從哪里入手。” 一家自行車廠的老板在接受新金融記者采訪時說。
其實很多傳統產業企業都面臨同樣的問題,為此,天津市科委、中小企業局、國資委、教委和知識產權局建立了1000人的科技特派員隊伍廣泛開展產學研合作,有針對性地開展企業向科技型中小企業升級轉型工作。
新金融記者在采訪多個科技型中小企業時了解到,在天津市科委“走進校園”,“走進院所”,大學、院所和企業對接系列活動中,很多企業已經與各科研院所達成了合作意向。據天津市科委相關領導介紹,天津市科委全年組織各類產學研對接活動15次以上,簽約合作項目300項。
不少企業在接受新金融記者采訪時表示:“經常會有一些科技特派員為他們提供技術上的服務。”新金融記者從天津市科委了解到,這些科技特派員主要以南開大學、天津大學、科技大學等高校的教師和研究生為主,規模有1600人之多,他們開展校區合作、校企合作等,承擔2500-3000家中小企業升級的任務,按照承擔升級企業的數量給予立項扶持。“我們計劃到2012年底實現2500家中小企業轉型升級。”齊成喜說。
此外,引進技術含量高并富有潛力的企業也成為完成目標的一大途徑。“目前很多企業北上,所以我們要加大招商引資引智力度。現在有部分北京中關村的企業落戶天津,我們希望吸引更多的科技型企業進來。”齊成喜說。(記者 寧廣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