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經濟何時觸底依然未明,各類企業后續盈虧也因此充滿不確定性。這正是困擾A股目前估值的重要問題。不過,在迷霧中,我們發現核電設備板塊卻靜悄悄地手握著穩定增長的法寶——充裕的訂單。不僅如此,隨著國家核安全管理部門陸續完成并向上遞交了核設施安全檢查報告、核安全規劃報告、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調整報告,國家重啟新建核電項目審批的各項工作已基本準備就緒,一些重大核電項目的設備訂單也已陸續開始簽訂協議。國家高層也公開表態支持核電建設。由此可見,不管未來兩年宏觀經濟如何,核電設備巨頭都將攜著充足的訂單,實現穩健增長。
核電建設開閘在即重現輝煌有待時日
隨著日本核危機的陰霾漸褪,我國核電重啟的呼聲日隆。近期,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世界未來能源峰會演講時特別提到:“核電是安全可靠、技術成熟的清潔能源。安全高效地發展核電,是解決未來能源供應的戰略選擇”,被業界視為高層又一次為核電開閘“吹風”。與此同時,多項核電規劃報告、政策文件也在醞釀待發。
種種跡象顯示,核電開閘的腳步漸近,而時點可能在3月份之后。
多個重量級文件即將“破繭”
2011年日本大地震后,國務院常務會議曾宣布,核安全規劃批準前,暫停審批核電項目包括開展前期工作的項目。因此,核安全規劃被業內普遍視為核電審批開閘前的“通行證”。而上月召開的環保部常務會議原則通過了《核安全與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送審稿)》,意味著這份規劃距離出臺已為時不遠。
記者昨天從國家能源局了解到,另一份《核電技術裝備專項規劃(討論稿)》(下稱《專項規劃》)也已編制完成。
“核電裝備質量和技術水平是核電產業安全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這份《專項規劃》將成為《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的重要支撐文件。”能源局有關人士說。
而數天前,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還組織召開了核電裝備工作座談會,邀請國家發改委產業司、能源局電力司、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以及中核集團、中廣核集團等核電建設項目單位和核電設備制造骨干企業,共同探討福島核電事故后我國核電產業的應對措施和發展形勢,并對《專項規劃》進行了討論。
不僅如此,國家核安全管理部門已完成并向上遞交了核設施安全檢查報告、核安全規劃報告、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調整報告等三份報告。有消息稱,國務院不久將召開專門會議評估審查這三份報告并對我國核電產業發展提出明確意見。
“核電在中國的發展前景還是肯定的,我們不應在日本核危機發生后驚慌失措,而應適當將發展核電的步伐放緩、放穩,使之更能可持續發展。”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周鳳起對本報記者說。
記者另從相關渠道獲悉,目前國家重啟新建核電項目審批的各項工作已基本準備就緒,一些重大核電項目的設備訂單也已陸續開始簽訂協議。
“根據進度,核電項目真正恢復審批最快也要到3月份。之前,一系列與核電安全相關的政策文件將陸續出臺。”一位接近國家核安全局的人士透露說。
重現輝煌有待時日
“隨著《核安全規劃》、《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兩個規劃的推進,再加上我國三代核電站標準的制定,核電閘門即將打開。”湘財證券分析師侯文濤說。
據他計算,國內已運行和在建項目裝機規模已逾4100萬千瓦,另有1600萬千瓦已開展前期工作。隨著未來新建項目審批閘門的重啟,這1600萬千瓦將率先進入全面建設階段。如果按一座百萬千瓦級核電站按2萬/千瓦的投資成本計算,其帶來的市場規模將達3200億元。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認為,由于規模有所控制,核電發展或許難以再現昔日輝煌。
“我們對核電的發展目標曾經歷了多次調整。”據周鳳起透露,“第一次提的目標是到2020年達到4000萬千瓦,后來這個目標調整為7000萬千瓦,接著又有能源局高層表態說,中國2020年的核電裝機目標可以達到8000萬千瓦。此外,業界還有1億千瓦的提法。”
他認為,核電裝機速度放緩后,至少有數千萬千瓦核電裝機將放緩,對核電業影響不小。
此前,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也建議調整中國核電發展思路,包括緩建內陸核電站等。核能行業協會人士則表示,按照15%的非化石能源比例測算,2020年的核電裝機為7000萬千瓦左右。這與中國核能國家原子能機構協會副秘書長徐玉明的觀點相同。
“在核電重新啟動的背景下,規模成為市場預期最大的差異所在。”第一創業證券分析師何本虎說。
他表示,如果照7000萬千瓦的規模,相對于原先下降是必然的。目前,我國在運核電機組13臺,總裝機達到1080萬千瓦;在建機組達28臺,裝機容量達3097萬千瓦。已開工項目雖有所延期,但2015年之前基本可以完成,裝機容量將達到4000萬千瓦。按照2020年的7000萬千瓦目標規模測算,2016~2020年的“十三五”將沒有增長。
而對于哈爾濱電氣集團近期接到江蘇連云港田灣核電站3號和4號機組的核島主設備訂單一事,何本虎表示,“依照我們跟蹤的資料,田灣核電站屬于原先的‘十二五’規劃的一部分。”在他看來,核電項目的重新啟動難以再現昔日輝煌,其對公司的影響主要是增加了安全邊際。(記者陳其玨)
綜合訂單逾2500億
上海電氣持續增長底氣十足
手握逾2500億綜合訂單,核電新項目重啟又在即,作為綜合型裝備制造集團的上海電氣,其未來穩健增長步伐,幾乎完全可忽略宏觀經濟復雜多變之困擾。
核電領域是上海電氣未來重點發展的核心業務之一,據公司相關人士透露,截至2011年12月底,公司手握核電設備訂單約390億元,比2010年翻倍,“未來核電的發展將不容忽視。”該人士如此表示。
作為中國最大的綜合性裝備制造集團之一的上海電氣,其將核電歸為公司四大收入領域之一的新能源業務,2011年半年報顯示,新能源業務是四大收入中增長最快的業務,其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4.7%。
隨著日本福島核電事故的爆發所引起的全球對核安全的進一步重視,以AP1000為代表的三代核電技術將逐步成為未來10年甚至20年核電建設的主力,一位大型券商研究員指出,早在2010年上海電氣三代核電AP1000就已獲得重大突破,并且持續獲得訂單。目前其已具備AP1000三代技術的成套制造能力,同時也是國內AP1000技術消化吸收最多的企業,故有望獲取更多訂單,提高整體收入。
東興證券研究報告指出,上海電氣規劃做到了產業鏈條的全覆蓋,如果后續核電三代AP1000的大力推廣,估計公司有望獲取45%左右的市場份額。
上述研究報告進一步指出,上海電氣的火電等業務范圍已經開拓至海外,未來核電領域也有望向國際化道路邁進。
公開資料顯示,上海電氣四大主營收入為,高效清潔能源、現代服務業、新能源、工業裝備。其中高效清潔能源主要包括火電和燃氣機,新能源包括風電和核電,現代服務業主要是工程項目和金融服務,工業裝備最主要是電梯業務。
除了新能源的核電業務彰顯出優勢之外,上海電氣傳統業務的火電設備等業務也呈現穩定增長的趨勢。記者獲悉,截至2011年12月底,該公司在手的火電訂單約900億元,燃氣機約80億,核電約390億,風電約56億,工程項目約1100億,合計逾2500億。這相當于公司2010年主營收入631億的四倍。
公司相關人士表示,目前公司正在向國際化進程推進,比如工程項目主要包含了海內外火電和輸配電相關的工程總承包。而在風電領域,在目前低端風電競爭激烈情況下,上海電氣與西門子進行合作從而開拓海上風機等高端風電市場。
上海電氣2011年半年報顯示,實現營業收入337.2億元,同比增長10.7%,實現凈利潤16.37億元,同比增長15.31%。其中,高效清潔能源業務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4%,現代服務業同比增長了19%。(見習記者王炯業)
核級閥門壟斷優勢明顯
江蘇神通有望更上一層樓
“目前我們還沒有接到有關主管部門放開審批的確切消息。核電閥門業務作為公司重要利潤重心,如果核電項目審批重啟,對公司而言自然是重大利好。”江蘇神通董秘章其強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據業內人士介紹,核電閥門是核電站運行的流程設備和控制設備,控制并調節介質的壓力、溫度、流向、流量等,對壓力容器設備起著安全保護作用,對核電站的正常、安全和穩定運行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核電站可靠運行的保障。
江蘇神通核電閥門產品的市場需求主要源于兩個方面:一是國內新建核電站對相關閥門產品的需求;二是已建成核電站商業運行期間對核電閥門的維修更換需求。
“在核電項目審批暫停前,公司已有4億多訂單在手,即均為正式獲批核電站的有效訂單。而截至2011年年末,公司依然有2億多訂單在握,將主要集中在2012年和2013年交貨確定收入。”章其強對記者表示。
江蘇神通目前主要核電業務產品為蝶閥和球閥,是2008年紅沿河一期后國內新建核電站的蝶閥球閥唯一供應商,在此細分領域處于壟斷地位。
目前,國家核安全局對于民用核安全設備設計制造采取許可準入制。據章其強介紹,國內至今已取得此類許可證的企業有23家,其中取得核級蝶閥設計制造許可證的企業有7家,取得核級球閥設計許可證的企業有6家。而江蘇神通是擁有最全系列核級閥門設計制造許可證的公司。在核電審批重啟后,主管部門對安全的重視程度跟高,市場準入更嚴已是市場共識。江蘇神通在核電閥門細分領域的壟斷優勢將更加明顯。
“審批開閘對公司未來業績的影響將取決于審批是全面放開還是逐步放開,是保持以往每年4至6臺機組的規模還是有所縮減,目前尚難以預測。按以往新批建設4臺機組來計算的話,公司預計將有1.5億元左右訂單。”
章其強進一步對記者表示,由于公司一直以來有充足的有效訂單在手,審批暫停并沒有對業績造成影響,但一旦審批開閘,自然將促進公司業績更上一層樓。
此外,章其強補充道,由于一些招投標程序,在審批開閘到公司正式拿到訂單大約需要半年時間,再加上從接到訂單到交貨也需要一年到兩年時間。因此,核電審批重啟后,將對公司2012、2013年及以后年度業績影響較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保持蝶閥和球閥技術優勢并積極研發與閥門配套的核電設備新產品將是江蘇神通能夠在核電項目審批重啟后業績大彈的另一重要支撐。
據章其強介紹,在核電項目審批暫停期間,公司依然在研發方面保持加大投入,進一步加強與國內外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大科研投入。繼續優化核級蝶閥、核級球閥等產品,在核級蝶閥、核級球閥全面國產化的基礎上,同時實施相關多元化戰略,大力開發核級調節閥、截止閥、隔膜閥和核級壓力容器、安全殼地坑過濾器等新產品,逐步提高公司核電閥門產品的配套比例。
瑞銀證券此前發布的調研報告指出,公司地坑過濾器、可視流動指示器均彌補了國內空白,將來進口替代空間廣闊,看好其依靠客戶資源優勢發展核電配套設備業務。該研究報告預測,在2012年核電項目將重啟的假設下,公司2011年至2013年EPS為0.49、0.72、1.04元,3年復合增速達35%,2012年凈利潤同比增速達47%。
江蘇神通日前發布2011年業績快報,公司全年實現營收4.06億元,同比增長34.58%;實現凈利潤5110.81萬元,同比增長15.88%。記者趙曉琳
進入交貨高峰期
東方電氣2012年業績有望穩增
由于在手訂單充裕、產品結構持續優化、海外市場拓展成效顯著,東方電氣2012年仍可望延續穩定發展態勢。公司相關人士認為,若核電新建項目審批今年重啟,將不僅為東方電氣的核電業務后續發展贏得后續訂單,而且也將加快現有訂單的推進和建設進度。
截至2011年上半年,東方電氣在手的逾1500億元訂單中,高效清潔能源占58.7%、新能源占11.9%、水能及環保占9.9%、工程及服務業占19.5%,出口項目占比達到22.8%。與2010年末公司1400億在手訂單結構相比,以核電和風電為主的新能源項目訂單占比在2011年有所下降,而公司工程及服務業和出口訂單的占比則大幅增長,顯現出東方電氣大力拓展海外市場的成效。
在經營業績方面,雖然核電市場受影響且風電市場有所下滑,但東方電氣抓住國內火電、水電及燃機項目回升的機會,國內市場占有率穩中有升,同時大力拓展海外市場,把握工程項目增長快速的機遇,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截至去年前三季東方電氣已實現凈利潤22.78億元,同比增長33.48%。其中公司工程及服務業務毛利率達到32.39%,比2010年的22.43%大幅增長了44.4%,顯示公司工程管理能力持續提升。核電和風電的新能源收入為63.11億元,占比為20.97%。
目前在國內市場,東方電氣循環流化床火電機組市場占有率保持國內領先水平。2011年簽訂了公司目前單機容量最大的超超臨界火電項目——新疆農六師4×1100MW超超臨界汽機電機合同;簽訂的天津陳塘莊熱電廠燃機項目,包含4×460MW M701F4燃氣輪機、2臺300MW等級蒸汽輪機和6臺300MW等級發電機,是迄今東方電氣簽訂的最大容量燃氣輪機機組。公司2MW雙饋式風電機組陸續獲得批量訂單。
國際市場上,東方電氣2011年簽訂印度阿碧杰集團10×660MW火電項目合同,印度、越南、土耳其等市場地位鞏固,并相繼實現水電設備在老撾等市場“零”的突破。公司簽訂委內瑞拉600MW等級主機產品合同,首次進入南美火電市場、3×135MW燃煤電站汽輪發電機設備首次進入柬埔寨市場、簽訂贊比亞曼巴2×150MW火電機組及輔助設備供貨合同,首次進入非洲火電市場。
另外,在福島核危機事件之后,東方電氣不斷夯實核電設計制造管理體系,堅持不懈開拓核電市場,通過有效措施將危機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據了解,由于核電收入是按照完工百分比來進行收入確認的,東方電氣已有在手核電訂單大都是已經拿到批文的或在建核電項目,且2012年仍是交貨的高峰期,因此,2012年東方電氣的核電收入仍可望保持較高的水平。另外,若核電新建項目審批今年重啟,將不僅為東方電氣的核電業務后續發展贏得后續訂單,而且也將加快現有訂單的推進和建設進度。
事實上,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國家已經做好了核電新建項目審批重啟的準備工作,包括編制核安全規劃、調整完善核電發展中長期規劃,以及一些重大核電項目的前期規劃論證準備等等。
由于具備火電、水電、核電、燃機、風電并舉的全面產業發展競爭優勢,東方電氣作為發電裝備制造行業的領導者,雖然還面臨一些不確定因素,但對于2012年的持續發展仍充滿信心。記者田立民
其他四家“涉核”上市公司各有看點
在新建核電項目有望今年重啟的預期下,上海電氣、東方電氣、江蘇神通等主營核電設備的上市公司將明顯受益,此外,涉及核電業務的還有如下一些公司值得關注。
首先值得關注的是中國一重。中國一重是重型機械制造的龍頭企業,其在核電方面是核電鍛件的主要生產商。2011年上半年,中國一重的核能設備收入占主營收入比重達到了16.88%,占主營業利潤比重近30%。
東海證券研究報告指出,在國家加大對整個核電行業的投入,公司將成為受益者之一,未來其核能設備的毛利率再上一個臺階并非小概率事件。由于確認部分軍品收入,交貨成套數量上升等因素,2011年上半年中國一重的核能設備業務各項指標都呈現大幅增長,其中營業收入5.27億,同比增長超65%;營業收入占比從10.72上升至16.88%,增加超6個百分點,毛利率增長近88%。
其次是中核科技。中核科技是閥門行業龍頭企業,目前公司核閥業務收入占主營收入比約在20%。湘財證券研究報告指出,中核科技對核閥研發與制造有著先天的優勢,在核化工閥門領域具備壟斷性優勢,隨著我國乏燃料后處理步入產業化發展,公司優勢將逐步轉化為盈利,目前公司核閥業務收入占比約在20%。
目前除傳統閘閥、截止閥、止回閥之外,該公司還承接多項核電關鍵閥門國產化任務,包括核島內核心閥門主蒸汽隔離閥以及三代核電AP1000的關鍵閥門爆破閥等。另外,還需指出的是,公司是中核工業集團公司旗下唯一A股上市公司,一直有資產注入預期,因此該股市盈率一直居高不下。
南風股份也值得關注。該公司是從事通風與空氣處理系統設計的企業。公開資料顯示,在核電領域,南風股份已打破國外對百萬千瓦級機組核島HVAC系統設備的技術封鎖和技術壟斷,開發出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站核島HVAC系統設備,并成功應用于嶺澳核電二期,成為國內唯一具有百萬千瓦級機組核島HVAC系統設備關鍵技術及總包經驗的企業,其中核電類產品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為近44%,占主營利潤比重超50%。
廣發證券指出,從2011年上半年情況來看,公司目前核電HVAC在手訂單將近11億元,可確保未來幾年的業績高速增長,后續訂單要看何時審核放開。
此外,海陸重工也在核電領域有獨特產品。該公司是一家節能環保設備專業企業,其產品余熱鍋爐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雖然其核電產品占主營業務比重僅為1.3%,占主營利潤比重僅為2.66%,但其未來核電產品的增長可期。
東海證券研究報告指出,海陸重工是上市公司中唯一一家有核島吊籃供貨經驗的公司。從公司營收未來的增長點主要在核電產品和煤化工用壓力容器,而余熱鍋爐,就目前的市場狀況來看,難以成為公司未來業績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在產能方面,國泰君安2011年11月份的研究報告指出,目前公司只有一個車間生產核電產品,滿產能力約10套,管理層計劃未來核電產品生產車間達到三個,產能瓶頸有望徹底解除。所以,總體來說,公司目前吊籃筒體在手訂單充足,約為70套,每套營業收入約為380萬元。記者王炯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