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國際消息 |
|
美國搶占制造業制高點,把“中國制造”當假想敵
|
【世界機械網】 時間:2012-01-19 來源:本站整理 【收藏本頁】
|
美國制造業生產率與創新聯盟組織最新季度報告顯示,在對27個主要制造業部門進行分析后,預計隨著今年下半年美國經濟逐漸轉暖,美國制造業增長將達4%,2012年將增長3%,2013年將增長4%。可以說,上述增長趨向的出現,與美國半年來為推動重振制造業而出臺的若干舉措關系密切。
戰略目標鎖定“先進”
美國總統奧巴馬日前任命新組建的白宮制造業政策辦公室負責人,表示美國需要強大的制造業,需要生產更多標有“美國制造”的商品,白宮制造業政策辦公室將“努力重振美國制造業,為美國工人和就業而戰”。
“這是一個不進則退的時刻”,奧巴馬如是評說當前美國中產階層和美國經濟面對的形勢。近年來,美國產業轉型加快,制造業所占比重呈下降趨勢,勞動密集型產業進一步被淘汰或被轉移至勞動成本更低的國家。今年6月24日,美國正式啟動“先進制造伙伴”計劃,旨在加快搶占21世紀先進制造業制高點。
奧巴馬政府執政以來,高度重視重振美國制造業,其戰略思路并非簡單恢復制造業舊日格局,而是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先進制造伙伴”計劃的關鍵便在于“先進”二字。
“先進制造伙伴”計劃的投資額達5億多美元,投資涉及打造關鍵國家安全工業的國內制造能力、縮短研制先進材料所需時間、確立美國在下一代機器人技術領域的領導地位、提高生產過程中的能源效率、研發可大幅度縮短產品設計、制造與試驗所需時間的新技術等重要領域。這一計劃通過先進的信息、生物和納米等技術,著力推動小型高性能電池、先進復合材料、金屬加工、生物制造和替代工程等先進產品的創新。
在失業率居高不下的情形下,美國重振制造業也意在創造新的就業機會,但這類就業崗位絕對不是簡單勞動密集型,而是科技含量高、專業素質強和收入水平高的“好工作”。
實際上,制造業在美國工業中仍占有主導地位,是美國經濟的重要支柱。美國制造業協會提供的資料稱,美國有著世界最大的制造業經濟,在全球制造業產品中占21%;美國制造業每年產值達1.6萬億美元,相當于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1.2%;美國制造業工作崗位約為1860萬,其中近1200萬人,即美國勞動力總數的9%,直接就業于制造業;2009年,每一位在制造業就業的勞動者年平均收入為7.4447萬美元,非制造業勞動者年平均收入則為6.3122萬美元。如果將美國制造業產值單獨核算,它將成為世界第九大經濟體。
把“中國制造”當假想敵
奧巴馬政府將重振美國制造業作為國策,其競爭假想敵正是中國。近兩年來,奧巴馬不止一次地說,現在世界上最快的高鐵在中國,運行速度最快的計算機在中國,而這些都應該是“美國制造”。
前美國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勞倫斯·薩默斯認為,中國的快速發展是美國制造業面臨的挑戰,美國的國民經濟政策將影響其應對這些挑戰的成效。目前,美國在擴大服務業和農業出口方面尚有空間,但復蘇之關鍵在于提升美國制造業的競爭力。
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學會在一份政策建議中說,美國應制定政策,強化制造業及其就業機會。具體而言,美國應平衡預算,減少企業邊際稅率,使美國經濟擁有一個更有利于創造和制造新產品的環境;鼓勵私營部門找出并減少影響美國出口增長的壁壘;與歐盟、日本和跨國公司合作制定統一的行為規范,以在跨國公司與新興市場公司合作時保護其技術和專利;審慎評估各經濟部門的增長潛力;改變H—1B簽證政策(美國從1992年開始推動H—1B簽證計劃,意在方便美國企業到海外市場招募具有特殊專長的外國勞工,所謂特殊專長一般是指研究人員、高科技人才和時裝模特兒等。簽證到期后,持有人即可申請永久居留權,最終成為美國公民。H—1B簽證計劃實施以來,約有64萬名外籍勞工由此進入美國,其中大多數來自中國和印度。——編注),對頂住壓力、拒絕與中國公司合作的美國公司予以支持,同時提升數學和科學教育;與此同時,美國公司應專注于創新和削減成本,避免給決策者和企業帶來不必要的浪費。
多路徑促制造業發展
隨著白宮制造業政策辦公室的運轉,美國在確保全球先進制造業領先地位的新一波努力中,進一步確立了官民并舉、產學研聯手群策群力的發展格局。
“先進制造伙伴”計劃面世后,由陶氏化學公司主席、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安德魯-里威利斯和麻省理工學院院長蘇珊-霍克菲爾德共同領導的程序委員會成為貫徹落實這一計劃的中樞機構。今年10月14日、11月28日、12月5日和12月12日,程序委員會先后在佐治亞理工學院、麻省理工學院、加州大學和密歇根大學進行一系列調研,就如何發展先進制造業與來自高等院校、大制造業公司等相關領域的上千人進行溝通。美國多個州也以產學研聯手的模式制定出各自的重振制造業路線圖。馬薩諸塞州宣布了該州制造業發展路線圖,成立了“先進制造協會”。
美國政府重振制造業的舉措已初顯成效。奧巴馬執政初期,便決定對汽車業進行救助,已使汽車業增加了14萬個就業崗位。從2009年金融危機的最低谷至今,美國制造業已經創造了超過30萬個工作崗位,美國的實際貨物出口也增長了29%。在全球其他主要國家制造業普遍低迷的情況下,美國11月份制造業活動一枝獨秀,美國供應管理協會指數上漲到了52.7%,為6月以來最高點。最新發布的“美國制造業外包指數”報告認為,由于美元走弱及原本被視作低成本的國家出現工資上漲,美國的制造業競爭力近來有所提升,這一情況是自2007年以來首次出現。
|
免責聲明:
|
|
1、本文系網友投稿或編輯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斷開鏈接!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客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