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集中進行規模化管理,鎮江包括丹陽、句容、揚中在內的汽車零部件產業,既缺乏品牌力量又缺乏信用力,很難走出國門!如果不趕速度,可能就在眼前,丹陽的汽車零部件及設備產業將會被淘汰!”昨天,在由市政府主辦,市外辦和經信委承辦的駐鎮外國專家建言獻策主題報告會上,日本資深汽車問題專家、市政府招商顧問東和男一席話令人深思。
我市經過多年發展,形成以汽車零部件產業為主體、整車及專用車(改裝車)為輔助、以“華東汽車燈具城”和“中國汽配城”等專業市場相配套的汽車零部件產業結構。不過,東和男指出,在丹陽的300家汽車零部件企業各自為政,組織化運作程度不高。他提醒市政府各相關部門以及我市汽車零部件企業的老總們,中國將迎來又一次讓汽車零部件產業做大做強的機會,但也是最后的機會,鎮江已錯過了上一次,再不能錯過這一次。目前,國內汽車產業的零部件供應鏈已見雛形,所有的汽車企業不缺一級零部件配件供應商,不過一級零配件供應商還在構建自己的供應鏈,這就是本地企業參與的最好機會。
在報告會上,東和男開出了“處方”,比如企業多細胞集團式發展策略:對數百家企業進行規模化、集團化整合,并進行統一品牌的構筑,在集團內部團結互助并與集團外部展開充分競爭;以世界市場為目標,形成產業、學會、政府三位一體,廠家著力于制造領域,而間接業務則交給專業的服務公司去做。
副市長馮士超參加報告會并講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