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國際消息 |
|
德首家光伏上市公司破產,國內市場亟待開發
|
【世界機械網】 時間:2012-01-19 來源:本站整理 【收藏本頁】
|
德國首家太陽能上市公司SolonSE宣布,由于無法跟銀行、投資者達成友好協議,公司已正式申請破產。至此,SolonSE成為德國首家申請破產的太陽能上市公司,該公司也是德國首家上市的光伏制造企業。由于需求量最大的德國及其他歐洲國家的需求減弱,遠在萬里之外的中國光伏企業也感受到同樣的寒意。
某券商研究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企業雖然成本略低,但與SolonSE相比,也不過是兔死狐悲。因為大家都面臨同樣市場的制約。據該研究員預測,在明年二季度到來之前,都看不到光伏需求轉暖的兆頭,她說:“從這幾年的經驗來看,這個行業的景氣周期變化越來越頻繁,好多企業高峰期上馬的生產線還沒試車即面臨產品價格暴跌的局面,大企業也不能幸免,越來越難做了。”
德國、意大利、捷克、西班牙等歐洲國家占據了全球約80%的光伏市場需求,由于歐洲經濟危機的蔓延,從2010年開始,歐洲各國政府持續對本國光伏產業減少補貼,光伏產品需求減少。由于中國光伏產品90%出口海外,因此對海外市場變化十分敏感。行業的慘淡已在業績報表上反映出來,2011年上半年中國在美上市光伏企業幾乎集體陷入虧損。其中,尚德電力虧損2.6億美元、賽維LDK虧損8800萬美元、中電光伏虧損1700萬美元、韓華新能源虧損1100萬美元。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在公開場合透露,中國今年的光伏組件總產能將達到30GW,而全球今年裝機量只有20GW,樂觀估計光伏組件有10GW左右的庫存需要消化。
不過,危機中尚存一絲希望。對中國企業來說,國內市場的加速啟動有望在未來幾年消化相當部分的產能。三星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張蘭英認為,光伏標桿上網電價的確定,目前已經在西部掀起了一股裝機熱潮,推動了光伏裝機容量的增長。據她分析,這一標桿電價已接近國內光伏電站的發電成本價,太陽能光伏應用的市場機制開始形成,政策的實施帶動了更多招標項目和光伏訂單。預計2011年中國光伏市場將超過1.6GW,較2010年將增長230%以上。
|
免責聲明:
|
|
1、本文系網友投稿或編輯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斷開鏈接!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客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