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規劃已將促進分布式能源推廣應用作為戰略目標之一。按照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住建部、能源局四部委10月9日下發的《關于發展燃氣分布式能源的指導意見》的要求,“十二五”期間我國擬建1000個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到2020年,全國分布式能源裝機容量達到5000萬千瓦。
但對于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的關鍵設備燃氣輪機,我國卻沒有自主品牌的先進產品。
“燃氣輪機成本占項目總投資的近40%,要發展這個產業,必須從降低關鍵設備成本做起。”華電分布式能源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電)常務副總經理李和平近日在接受《科學時報》記者采訪時說。
此前,華電已與美國通用電氣(GE)公司強強聯合,在上海成立華電通用輕型燃機設備有限公司,生產航改型燃氣輪機,拓展中國分布式能源市場。GE將轉移部分部件國內生產,并逐步提高國產化率。
實際上,由于涉及軍用,航改型燃氣輪機一直屬于禁止轉讓和合作的技術。此次合作得益于中美能源合作的大背景。早在今年1月胡錦濤主席訪美期間,華電就與GE簽訂了戰略合作意向書。今年8月23日雙方正式簽訂了合資協議,標志著雙方進入實質性合作階段。
長期以來,我國燃氣輪機技術國產化一直沒有取得重大突破。華電將通過與GE的合作,逐步擴大國產化范圍。
航改型燃氣輪機成熱點
航改型燃氣輪機屬于輕型燃氣輪機,是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發電系統的核心設備,由航空發動機改進而成,具有高效、穩定、靈活、低排放等優點。
11月14日,華電與GE能源集團舉行采購合同簽約儀式。根據合同,華電將在江西九江、廣西華南城、上海莘莊和廈門集美4個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采購GE公司航改型燃機。
據介紹,雙方的合資工廠將于2012年啟動建設,計劃2013年產品下線,用4年時間達到每年100臺航改型燃氣輪機的生產能力。
根據華電和上海電力設計院等單位正在編制的《分布式供能系統設計規范》,分布式供能電站單臺裝機容量不超過7萬千瓦,總裝機容量不超過20萬千瓦。而此次引進的4個型號的GE航改型燃氣輪機功率在1.5萬~5萬千瓦,適合我國分布式能源發展。
在美國,分布式能源已占全部能源總量的30%。而我國剛剛起步,市場潛力巨大。
據李和平介紹,分布式能源的特點是靠近用戶端就近消納能源,減少電力傳輸過程中的損耗和電網建設,冷熱電聯供分布式能源站綜合效率可達75%以上,而最先進的超超臨界百萬千瓦級燃煤發電機能效僅為45%。專家指出,分布式冷熱電聯供將成為我國天然氣利用效率最高的項目。
華電分布式能源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黃萬勝告訴記者,航空發動機是投入最大、技術含量最高的燃氣輪機技術,并且已經形成半自動化流水線批量生產,擁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黃萬勝介紹,航改型燃氣輪機還具有很多優點,如簡單循環效率高、啟動快、頻繁啟動不影響壽命;運行自動化程度高,適合分布式能源的并網、孤網和黑啟動運行;熱部件壽命可達2.5萬小時,大修周期可達5萬小時,約10年才需整機大修一次。此外,我國北京和上海的排放標準高于國際標準,并在項目招標時具有一票否決權,而此次引進的GE機型在噪音和排放方面均能符合中國標準。
“這次合作生產的4種機型都是GE商業運行機組中最高水平的成熟機組。”黃萬勝說。
強強聯合
鑒于中美合作的大背景,此次合作起點頗高。
在五大發電集團中,華電在分布式能源開發上較為領先,已有近10年的歷史,是世界分布式能源聯盟企業。而GE是世界分布式能源核心裝備燃氣輪機的主要供應商,型號齊全,特別在航改型燃氣輪機的研發和制造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GE中國區總裁溫躍忠認為,本次合作是強強聯合,將不僅促進華電與GE的快速發展,也是中國分布式能源市場發展的嶄新機遇。
溫躍忠說:“我們與華電有本土化的安排。在中國,我們的產品要做到市場占有率第一,同時也會把國產化的平臺帶到海外。”
李和平也表示,合資產品將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未來還將盡量通過國產化降低價格。
實際上,由于國內燃氣輪機技術水平較為落后,沒有先進機型成熟產品的提供商,同外國企業的合作也是華電“不得已”的選擇。而由于技術封鎖,這種選擇也是在國家有關部門大力政策支持下才得以成行。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維斗此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燃氣輪機技術代表一個國家最高的工業水平,其核心技術“有錢也買不到”。
雖然不會獲得核心技術,但李和平認為,此次引進將從國家一盤棋的角度推動我國燃氣輪機制造工業水平的提高。
“國內的燃氣輪機技術和國際存在一定差距,只能迎頭趕上,我們想通過合作、吸收、消化、創新,和國外慢慢縮小差距。”李和平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