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不是水電會不會快速發展的問題而是怎么快速發展的問題”,這已成為業內一個廣泛的共識。大家關注的是:在《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即將出臺之際,作為可再生能源中的“支柱”,水電將如何駛入發展的快車道。
大中型水電項目重啟
雖然從2007年開始由于環境、移民等問題,我國曾一度停止了對大型水電項目的核準,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一批大中型水電項目已陸續獲得審批。“由于全球氣候變化,降雨帶北移,使得我國南方降雨呈現時令性特征,這就需要建設具有調節功能的水電站,一般來說大中型水電站具有這樣的功能,所以未來幾年大中型水電項目應當會是建設重點。”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對記者說。
國際上對大型水電一直都存在爭議,然而從我國的能源結構和發展規劃上看,“十二五”期間大中型水電項目將是一個建設重點。早在《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的編寫方案中就已經提到在開發利用中應包括重大工程項目,其中一項便是大型水電站。
3.5億千瓦目標
根據我國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15%左右的目標,水電裝機量應達到3.5億千瓦左右。而“十一五”期間全國水電新開工量僅2000多萬千瓦,加之水電項目的建設周期較長,要實現2020年目標需要很快著手建設。另據消息稱,“十二五”期間,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瀾滄江、怒江、黃河上游干流等6個大型水電基地以及雅魯藏布江及其他河流將共有超過60個重點水電站開工建設。于是業內人士分析未來五年我國水電建設會呈現出爆發式的發展,對此,韓曉平表示:“60個水電項目開工,這個數據并不是官方的權威數據,并且水電的建設周期一般要4—10年不等,不同規模水電站的建設周期相差也較大,出現爆發式發展應該不太可能。”
另外,“十二五”規劃中的很多水電項目已經開始建設,一些新的項目要歸入“十三五”規劃,因此不會出現大批項目同時開工的爆發式局面。
科學發展駛入快車道
我國有著十分豐富的水能資源,水電開發潛力巨大,“目前,我國全口徑水電開發率只有30%左右,和發達國家70%的開發率相比有著很大的差距,同時也代表著巨大的潛力。”中國水利部水電局局長田中興對本報記者說,“因此未來我國的水電會進入一個較快發展的階段。”當談到水電快速發展可能會引發環境等方面的問題時,田中興局長表示,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兩害相權取其輕”,水電對環境的影響相對較小。目前,我國水電發展中最大的問題其實是管理問題,如果能抓好監管關節,水電的快速發展也將會科學有序地進行。
5月17日,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關于加強水電建設管理的通知,指出要加強建設管理,促進我國水電健康發展,并切實提高水電工程的建設質量,統籌做好移民安置工作,促進我國水電建設健康、和諧、可持續發展,確保實現“十二五”規劃綱要制定的水電發展目標。此項通知被看做是《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出臺前的“預熱”,勾勒出我國水電未來發展的基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