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垃圾處理源頭避免二公式英產生
隨著各地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垃圾產生量急劇增加。在垃圾處理過程中,一種叫做二公式英的化學物質吸附在微小的塵埃上懸浮于空氣中,對城市造成了“二次污染”。山東科技大學成功研發(fā)的垃圾分級熱解氣化技術,很好地解決了這個難題,同時,分解產生出的氣體可用于工業(yè)燃氣,實現(xiàn)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8月12日,記者來到山東科技大學清潔能源研究中心,看到一套日處理10噸垃圾分級熱解氣化裝置正在運行中,這個約13米高的“變形金剛”駕輕就熟地將生活垃圾吞噬入“肚”,一眨眼功夫,熱解氣化產生的燃氣便連續(xù)不斷排出。
“垃圾熱解氣化技術,是針對城市垃圾差異性較大所提出的一套低成本、適合中國國情的城市生活垃圾清潔綜合利用技術,主要是讓城市生活垃圾在還原性氣氛下發(fā)生反應,從源頭上避免二公式英的生成。項目運行過程中所生成的氣體含有大量甲烷、一氧化碳和氫氣,可以用于工業(yè)燃氣。”山東科技大學清潔能源研究中心田原宇說 。
山科大多次試驗得出的數據顯示,根據垃圾處理過程,可日處理10噸生活垃圾,每噸生活垃圾(干基)最低可產生約1500立方米的燃氣,熱值約1500大卡/立方米,能夠滿足一般工業(yè)燃氣的需要。而垃圾處理后產生5%—8%體積的固體無機物,可作為生產建筑砌塊。酸性氣體作為氣化劑在氣化爐中得到處理。清潔處理后的合成氣可作為燃料供給鍋爐,也可經過高效燃氣輪機發(fā)電機系統(tǒng)發(fā)電。
北京寶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林對這一技術十分感興趣。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該項目的運行費用和發(fā)電收入基本持平,100噸裝置的全年生活垃圾處理量為33000噸(按330天計算),可獲得4950萬立方米可燃氣。全年33000噸垃圾就地處理可節(jié)省運輸車輛6000臺次/車,節(jié)省交通費用約30萬元(按 50元/臺車計)。全年節(jié)省垃圾處理費用99萬元(按30元/噸垃圾計),每年總計產生經濟效益將超過1360萬元。(記者王建高 通訊員李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