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盤直徑6.28米、重37噸多、身長75米,就像一條巨龍,這樣一個龐然大物就聳立在鄭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中鐵隧道裝備制造有限公司(下稱中鐵裝備)的生產車間內。 這就是盾構機,它是隧道、地鐵等工程建設中必不可少的設備。自從今年4月中鐵裝備鄭州工廠開工后,已有兩臺盾構機在鄭州同時下線。 至今,河南造的盾構機已有38臺,正在施工中的鄭州地鐵一號線用了5臺這樣的機器。 今年“鄭州造”盾構下線超過30臺 中鐵裝備是世界雙500強企業――中國中鐵股份公司的專業子公司,主要從事隧道裝備的研究開發、設計制造和技術服務。最早,它一直在新鄉生產,去年,原本打算搬離新鄉到外省的中鐵裝備被河南留住,于去年3月份落戶鄭州經開區。 7月4日,鄭州經開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中鐵裝備的這個項目總投資5億元,盾構年產能40臺套以上,形成了集基礎研究、設計研發、加工制造、技術服務于一體盾構產業鏈,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中鐵盾構實現了批量化和系列化生產,整機技術和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中鐵裝備紀委副書記焦衛華說,公司去年5月正式動工,去年底即建成,今年4月,換了新家的中鐵裝備正式開工。兩個月后的6月16日,中鐵裝備的第48臺和第49臺雙胞胎盾構機在鄭州同時下線,這標志著國內最大的盾構研發制造基地全面投產。 據了解,鄭州造的這兩臺盾構將投入北京東直門快速軌道交通工程建設。而今年,“鄭州造”盾構將下線30多臺,每臺盾構的價格從3000多萬元到2億元不等。 一臺盾構一個月可掘進1000米 盾構機是地鐵建設離不開的大型機械設備,作為隧道專用工程機械,可以實現掘進、巖渣裝運、洞壁支護、一次開挖成洞,是目前承載世界最前沿技術的隧道施工機械,也是衡量一個國家裝備制造業水平和能力最具代表性的重大關鍵裝備,已經成為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的重要課題。 但是長期以來,國內使用的盾構機主要依賴從發達國家進口,不僅價格昂貴、制造周期長,而且在關鍵技術上受制于人。 而我國隧道施工高峰期已經到來,擁有國產盾構機迫在眉睫。2001年,國家科技部將土壓平衡盾構關鍵技術研制列入“863”計劃自動化領域機器人技術主題,拉開了我國盾構國產化的序幕。 中鐵裝備先后承擔了“復合盾構機的研制”等國家“863”計劃5項課題。2008年4月, 我國自主研發、自主設計的首臺復合式土壓平衡盾構“中國中鐵1號”盾構成功下線,實現了從盾構關鍵技術到整機制造的跨越,填補了我國在復合盾構制造領域的一項空白。 這樣一臺重達幾百噸的大型機械需要多少人來操作?焦衛華說,在地下施工時操作一臺盾構不超過10名技術工人,每天可以掘進15到30米的距離,正常情況下一個月可以掘進1000米左右,平均一臺盾構可以施工10公里以上。 河南已成為國內最大盾構研發制造基地 2010年,中鐵裝備年生產盾構23臺套,年銷售額占國內三分之一,創世界第一。其“硬巖盾構成套裝備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課題獲得河南省“十一五”重大科技專項,整機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 目前河南造的中國中鐵號系列盾構已經生產38臺,河南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盾構研發制造基地,中鐵號系列盾構現已廣泛應用于北京、天津、廣州、深圳、武漢、西安、杭州、鄭州、重慶、沈陽、無錫、寧波、大連等城市的地鐵和市政項目建設。 中鐵裝備總經理助理張志國介紹說,中鐵裝備生產的中國中鐵號系列盾構國產化率已經達60%以上,很多關鍵部件實現了完全國產化,迫使國外盾構大幅降價20%左右。 焦衛華舉例說,中鐵裝備的硬巖盾構下線后,迫使國外同規格盾構從1億多元降到5000多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