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國航空中心最新研制一款移動機器人系統——“賈斯汀”,這款機器人具有輕重量手臂和四指手,是理想的太空實驗平臺。該移動機械平臺可實現遠程自治控制,獨立的車輪可滿足機器人處理任務時上半身的操作。裝配在機器人身體上的傳感器和相機使它能創建一個3D環境結構,確保機器人能夠獨立地工作。 “賈斯汀”機器人不久將派遣至國際空間站歐洲宇航局哥倫比亞實驗室進行遠程控制,它將與其它歐洲漫游機器人完成一些實驗,這些漫游機器人將與遙控機器人在月球等行星上進行探索勘測。在兩至三年內,這款太空實驗機器人將在地面上模擬宇航員在國際空間站進行移動。 通過配備一個外骨骼結構——結合電子系統的機械手臂和手套,將使機器人手具備敏感觸覺,更好地實現遠程操控。為了使機器人和“思科網真(一種通過結合高清晰度視頻、音頻和交互式組件,在網絡上創建一種獨特的"面對面"體驗的新型技術)”結合在太空任務的標配工具中,歐洲宇航局與國際空間站建立連接,可實現地面遠程控制太空實驗。 這個“梅特龍機械系統(多功能端對端機械操作網絡)”將成為月球、火星和其它星體最佳實驗平臺。歐洲宇航局“梅特龍機械系統”項目協調員金姆-耐爾加德(KimNergaard)說:“國際太空站是理想的太空軌道平臺,可真實地模擬人類探索。首次我們必須設置健全的通訊架構,建立一個操作系統和明確一個使宇航員、機器人和歐洲宇航局控制中心有效協同工作的系統。這看起來并非一個簡單的任務。” 今年初,歐洲宇航局提出將國際空間站作為太空探測任務的新平臺。一些提議呼吁在空間站運行地基機器人。歐洲宇航局人類太空飛行和運營董事會機器人主管菲利普-斯胡奈珍斯(PhilippeSchoonejans)說:“多數提議顯示出人們對這一計劃的濃厚興趣。” 歐洲宇航局長期從事未來人類探索任務研究員弗朗西斯-博斯奎隆-弗雷徹維勒(FrancoisBosquillondeFrescheville)解釋稱,梅特龍機械系統將于不久將來實現,這是因為它可基于現有基礎設施和技術,而無需巨大的投資。 在首次梅特龍機械系統測試中,國際空間站宇航員將運行一個基于特殊屏幕和操縱桿的計算機的歐洲宇航局機器人原型。該機器人原型具有四個輪子和兩個手臂,配備先進導航系統、相機和傳感器,它于2008年歐洲宇航局ESTEC太空研究和技術中心經過測試。下一個階段,工程師將使宇航員控制具有觸覺和力量的機器人,而這種機器人首選是德國航空中心研制的“賈斯汀機器人”。 歐洲宇航局遙控技術&虛擬觸覺實驗室主管安德烈-希勒(AndreSchiele)解釋稱,基于觸覺,宇航員能夠真實感受到該機器人手臂的力量,尤其是在太空實驗環境下。例如:它們可以推移一塊巖石,或者完成裝配硬件等一些更復雜的任務。 無論未來對月球或者火星進行勘測探索,都將需要更為先進的通訊和高級工具。通過最新人類-機械界面技術,宇航員在太空環境將與機器人結合起來探索行星表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