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電氣集團無錫透平葉片有限公司(WTB)引進的3.55萬噸高能螺旋壓力機順利投產。100多位能源及航空行業專家現場見證了3.55萬噸螺旋壓力機在三個小時中更換三副模具,完美完成盤、片、框三個高難產品的鍛造過程。這標志著WTB朝世界一流的大葉片及航空鍛件制造商又邁進了一步,也意味著我國在電站葉片制造領域的能力將進一步提升。 大幅提升鍛造生產能力 據了解,3.55萬噸高能螺旋壓力機是迄今為止全球最先進、最大規模的兩臺螺旋壓力機之一,能夠在與工件短暫的接觸中以巨大的打擊力成形金屬產品,最大打擊力可達到35500噸,其工藝結合了鍛錘和液壓機二者的優點,是實現電站長葉片和飛機、航空發動機的高性能特種鋼、鈦金屬和鎳基高溫合金類結構產品的理想選擇。 專家介紹說,與傳統的螺旋壓力機相比,這臺設備采用的新型離合器不僅使壓力機成形能量顯著增加,還可減少87%左右的能源消耗,是名副其實的高效“高能”裝備。這臺壓力機的沖擊速度在0.25-0.5米/秒之間可調、鍛造行程可控、打擊能量可變;與以往的壓力機和錘相比,可生產冶金質量更優、組織性能更均勻、尺寸更精確的大型整體鍛件。該設備配以3150噸自由鍛壓力機、8米天然氣轉底爐和多臺大容量電爐,能夠靈活地滿足在核電、燃機、航空、航天、軍工等領域不斷發展的需求。 WTB總經理嚴奇表示,正是出于向核電能源和航空軍工鍛造領域拓展的戰略考慮,WTB開始著手規劃3萬噸級螺旋壓力機的建設,以滿足核電超大葉片和航空鍛件的市場需求。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總裁黃迪南認為,引進這臺壓力機,是WTB邁向世界級工廠的重要里程碑,也是點燃持續發展動力、創建世界級品牌的引擎,同時對我國航空鍛造和電力裝備行業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滿足核電超大葉片生產需要 中國鍛壓協會秘書長張金表示,我國已經是世界鍛壓大國,但還不是鍛壓強國。中國要成為世界鍛壓行業的強者,從國外引進技術先進的設備也許是必要的,但引進只是一個手段。在引進—消化—吸收的基礎上再創新,研發出擁有中國自主品牌的設備應當是我們的目的。 據了解,引進3.55萬噸高能螺旋壓力機是WTB實施“戰略擴建項目”的核心一環,也是WTB戰略轉型的重要部署。作為一家擁有30多年產業實踐的電站葉片專業化制造企業,從2006年起,WTB基于對國家能源和航空工業戰略發展的響應,通過對電站裝備和航空鍛造產業的深入分析、調研,就有了向核電能源和航空軍工鍛造領域拓展的戰略考慮,WTB把核電常規島大葉片、燃氣機組葉片、清潔高效火電機組大葉片以及航空軍工零部件四大類產品作為高新技術產業化重點發展領域,并開始規劃3萬噸級螺旋壓力機的建設,以滿足核電超大葉片和航空鍛件的市場需求;在“葉片專業化制造”之外,著力發展“以航空產業為主導的鍛壓專業化制造”能力,形成兩個專業化共同發展的新模式,建設聚焦先進、重大裝備的關鍵部件和核心部件制造能力,形成在電站葉片和航空鍛造產業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優勢。 正是在這一戰略思想的引領下,WTB自2007年開始,先后組織了由電站和航空行業專家參加的戰略發展和關鍵設備選型專家咨詢會、多次開展鍛壓技術發展調研活動,有超過30家單位的60多位學者、專家參與,幫助WTB不斷優化、完善戰略發展規劃方案,關鍵設備最終選擇了德國SMS Meer公司的SPK22400新型離合器式螺旋壓力機以及相應輔助配套設備,并于2008年8月正式簽訂了引進合同。 據了解,3.55萬噸高能螺旋壓力機包含基座在內總重量5800噸,其中單體零件最大重量達340噸,有近10個單體零件重量超過100噸。SMS Meer公司專家、WTB項目組和相關人員,中機五建公司安裝人員近百人參與了設備工程建設項目,從2010年10月8日壓力機第一批零部件進場,到2011年5月31日試鍛產品,歷時236天。壓力機建設歷經設備大件運輸、吊裝,307噸重工作臺、345噸重橫梁等特大件的精確吊裝就位,590噸重的飛輪離合器組裝,電氣系統、液壓系統的調試等關鍵節點;在安裝中解決了專用工具制造,345噸重橫梁翻身,整體框架安裝后和加載預應力激光測量等技術難題。從5月31日試鍛產品到正式投產僅用10天時間,10天里WTB的工程技術人員和鍛造工人們克服了種種困難,已在壓力機上完成了多個產品的工藝開發和試生產過程。 期待鍛壓等基礎技術提高 由鍛造、沖壓和鈑金行業構成的鍛壓行業是裝備制造業的基礎,其成形零部件廣泛應用于電力、石化等行業,是機械裝備的主承力結構件或者次承力結構件,對于最終主機的質量和安全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據介紹,在能源領域,國內無法生產一些大型裝備的零部件一定程度上是受到鍛壓技術水平的局限。因此,要從根本上提升我國能源裝備研制能力,鍛壓作為基礎技術必須提高。 目前,國內鍛件行業與國外的差距主要表現在精細化制造不足、勞動生產率偏低、模具壽命較短等。 有專家告訴記者,我國鍛壓生產長期以來處于一種粗放狀態,以能源消耗高、材料利用率低、環境影響嚴重為主要特點。當前,為適應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對精密成形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迅速發展大量優質、高效、節能、省力的塑性成形新技術,實現工業界夢寐以求的“凈成形”的奮斗目標是主要發展方向。 目前來看,鍛壓行業應利用現有條件做好技術開發、產品完善、人才引進等重要工作。要充分發揮現有資源優勢,推進產業內自發的兼并重組,實現強強聯合;鍛壓企業應盡可能地與主機廠建立具有緊密聯系的戰略合作伙伴。同時,還要進一步強化企業與科研院所的合作。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我國鍛壓行業的整體技術水平,為裝備制造業提供更好的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