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國際等離子體研究人員--其中包括來自中國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孫凱博士--已經研制出一種終將推動用于毒品和爆炸物檢測的安全應用發展的新型納米天線。 由斯威本科技大學(SwinburneUniversity)的SauliusJuodkazis教授、北海道大學(HokkaidoUniversity)的LorenzoRosa博士和孫凱博士共同撰寫的相關調查報告已經發表在科學雜志《PhysicaStatusSolidi:RapidResearchLetters》上。 納米天線與普通天線的工作原理相同,區別在于納米天線收集的是光線而不是無線電波,體積也只是普通天線的百萬分之一。 Juodkazis教授研發的納米天線如此獨特的原因在于它們是不規則碎片形,也就是說它們由重復樣板組成,復制最小屬性的形狀,以打造相似卻更大的結構。 他表示:“自我復制是實際生活中經常會看到的一種有趣的設計。例如,你會在一些海貝上看到?!?br> 使用這一不規則碎片形法意味著研究人員研發的納米天線可縮小至非常小的尺寸,或擴大至人類頭發的寬度--從納米光子學角度來看,人類頭發的寬度是非常大的。 Juodkazis教授說:“一旦我們要打造最小的元素,且無任何限制,我們只能復制并加大其尺寸?!?br> “這是到目前為止都很能實現的事情。如果科學人員想要打造大型結構,他們就必須創造一個。”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已能夠研制出可用于不同應用的定制化納米天線,使其成為極具成本效益的結構?!?br> 該新型納米天線具有多種潛在應用,如開發新型毒品和爆炸物檢測工具。 Juodkazis教授還說:“毒品和爆炸物中的不同化學成分可以以特定波長來檢測。納米天線可以識別這些化學成分,從而確定毒品和爆炸物的特定類型?!?br> 盡管他很滿意迄今為止實現的進展,但他預計2011年晚些時候,斯威本科技大學的新等離子體實驗室建成時,自己還將能夠進一步拓展納米天線研究。 該實驗室將位于斯威本科技大學最近耗資1.30億美元建成的高級技術中心(AdvancedTechnologiesCentre)內,將包括電子束和離子束刻蝕設備。它將是世界上唯一擁有這些先進設備(這些設備擁有相同的軟硬件處理標本)的實驗室。這些互補功能將使三維材料構造成為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