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材聯合會會長張人為在第十二屆中國國際水泥技術及裝備展覽會開幕式上表示:“舉辦這種展示行業最新技術成果、上下游產業互動的經貿活動,必將為推動中外交流合作,促進行業健康發展做出貢獻。”
據了解,經過多年努力,水泥技術及裝備展已經積累了水泥裝備制造業終端用戶的完整數據庫,每年吸引全國80%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企業到場參觀。同時,依托與中東、俄羅斯、伊朗、伊拉克等新興水泥市場區域權威機構的合作,更多來自中東、遠東和東南亞的國際專業買家也到會參觀。
業內的優秀企業都積極參與了本次展會的各項活動,展示了各自的先進技術和裝備,其范圍涵蓋了水泥產業整條產業鏈,包括礦山、粉磨、煅燒與冷卻、廢氣處理、余熱利用等水泥裝備、材料、技術設備等,呈現出高速、精密、復合、聯動、環保等全球技術趨勢,成為行業發展的標桿。
在展會上記者了解到,中國中材國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材國際)依托強大的科研開發平臺,研制開發了大量具有國際水準的水泥專業裝備和自動化控制技術裝備,形成了1000噸—10000噸/天級設備配套系列。產品幾乎涵蓋了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的全部專業設備,包括大型立磨、回轉窯、預熱器、收塵設備、堆取料機等等。
“例如我們公司研發的TRM系列輥式立磨機,由于是風掃式粉磨,可利用生產中的大量熱廢氣以節省能源,還具有工藝流程簡單、基本建設投資低、粉磨效率高、污染小等特點。”中材國際下屬中國中材裝備集團有限公司項目經理王帥告訴記者,“目前該設備已廣泛運用于各水泥企業,也可用于電力、冶金、化工、煤炭等行業。”
據王帥介紹,中材國際旗下擁有兩個博士后流動站以及天津院研發中心、南京院研發中心、成都院研發中心、國家水泥發展中心和國家水泥節能減排工程中心等多個研發平臺,致力于資源綜合應用、能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等領域的研究,同時結合工程項目持續提升生產線工藝技術裝備水平,集中了中材國際環境工程領域的研發人才、技術、資源等優勢,以水泥行業為依托,致力于發展環保產業。
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2010年底,我國水泥產業采用國內技術和裝備建設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達到1300多條,日產4000噸、5000噸水泥生產線占60%左右,達到800多條生產線。水泥結構調整取得突破性進展,技術結構已基本調整完成,徹底改變了我國水泥工藝技術和裝備落后的局面。
我國水泥產業國際競爭力也大幅提高,自主研發的工藝技術和裝備已出口到世界多個國家,已進入到歐美市場。目前我國的水泥裝備已占國際市場份額40%左右。到2010年底,采用我國水泥技術和裝備累計建成投產、正在實施和已簽合同的水泥成套生產線140多條,已經建成的生產線120多條,建設規模基本都是日產2000噸至日產10000噸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我國水泥技術和裝備在世界水泥產業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有關專家表示,中國水泥產業在迅速發展的同時,也飽受產能過剩、利潤下降的困擾,產業結構調整已成為當務之急。經驗表明,產業鏈向上游礦山砂石等原材料產業、下游混凝土產業延伸可以降低企業的運營風險,降低營銷成本,延長價值鏈,支撐主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水泥企業開始注重發展混凝土及礦山砂石產業,在新建水泥生產線的同時建立混凝土攪拌站,掌控下游市場,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