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核電,前提是能確保核電站的絕對安全。目前我國所有的運行、在建以及規劃中的核電站建造標準均具備抗擊千年一遇各種自然災害和突發事故的能力。然而,我國的運行操縱人員是否也能夠在遭遇突發事故時百分之百地正確操作、防止意外發生? 記者近日在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了解到,由我國自主開發的百萬千瓦級核電站全范圍模擬機,能夠模擬核電站運行過程中一切可能遇到的情況,用以訓練操縱員在各種緊急情況下應對自如的操作本領。該模擬系統在福建寧德核電站投入使用兩個多月來,運行性能良好,運行效果全面達到了進口模擬機的水平,突破了國外仿真公司對這一領域的長期壟斷。 “一旦發生緊急狀況,確保操縱員能及時反應、應對自如,有賴平時的逼真模擬和嚴格訓練。”中廣核集團下屬中科華核電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忠勤介紹說,這需要核電站配備一臺與運行機組完全一樣的“虛擬核電站”,能夠模擬出機組所有的狀態。 核電全范圍模擬機應用計算機仿真技術對實際核電站運行、系統、設備進行1∶1的逼真模擬,能夠真實呈現核電機組在各種工作狀況下的特性,人們將之稱為“虛擬核電站”。一般來說,核電站能夠運行60年,而這60年當中,“虛擬核電站”將與真實的核電站相伴相生。擁有足夠數量的合格持照操縱員,是核電機組投入商業運行的基本條件之一。每個持照操縱員的培養時間至少要數年,投入大量的培訓費用。因此我國第一代核電執照操縱員被稱為“黃金人”,而全范圍模擬機是開展核電站操縱員培訓與資格考試所必須的裝置。 中廣核仿真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曹建亭介紹說,設計單位必須針對每座核電站的設計、設備、運行環境“定制開發”,過去只有歐美等國四五家仿真公司具有開發與供貨能力。我國建設的大型核電站都是由這幾家外國公司供貨,大多存在供貨工期延誤、工程造價增加、工程質量難以控制等問題,運行維護成本居高不下。 2010年12月28日,由中廣核集團旗下中廣核仿真技術公司自主研發設計的中國首臺百萬千瓦級核電站全范圍模擬機在福建寧德核電站通過性能測試,正式投入使用。從2008年中廣核啟動核電仿真自主化工作,到2010年項目交付,這一自主創新項目僅僅用了兩年多時間。 “與國外的核電模擬機產品相比,中廣核自主開發的全范圍模擬機產品在質量上具有應用范圍更廣、模擬精度更高等優勢。”曹建亭介紹說,寧德核電站全范圍模擬機項目在國際上首次系統性大規模采用了模擬機并行開發技術,并成功實現了將模擬機開發工期從之前外國公司提出的36個月壓縮至28個月的預期目標。 現在中廣核全范圍模擬機還參與了“陽江核電公司一期全范圍模擬機項目”和“山東石島灣核電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工程全范圍模擬機項目”,國產全范圍模擬機將全面取代進口產品,批量化應用到我國后續核電工程中。在“十二五”期間,國產模擬機還將走出國門,參與國際核電仿真市場競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