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肥舉辦的2010年車身先進制造技術論壇上再次傳來好消息:合肥誕生了我國首臺套機器人自動化滾邊系統。
機器人給車門包邊
多臺機器人在自己的“崗位”上做著包邊、抓舉和焊接等不同的工作,一臺正在舉著“手臂”的機器人像“縫紉機”一樣,靈活地給車門包著邊。記者在位于包河工業區的安徽巨一自動化裝備有限公司看到了這套國內領先的自動化設備。而這也是我國汽車制造領域首套機器人自動化滾邊系統。
該公司技術部部長助理任玉峰告訴記者,在汽車生產過程中,門和蓋的包邊技術要求很高,是一道要求最精細的工序。整個車門或者車罩的縫接,要求外圍精度正負不超過0.5mm。如果不精細,就會造成有縫隙,密封不嚴產生車門震動,影響整個車的性能和質量。有了機器人自動化滾邊技術,車身的制造在質量上和速度上都會得到保證。
技術基本被國外壟斷
專家介紹,我國汽車自動化裝備的國產化率越來越低,平均占有率不到30%。在乘用車領域,裝備的進口依賴度更高,在合資企業中,裝備的國產化率一般不超過15%。我們在付出大量產品技術使用費的同時,也付出了巨額外匯購買外國裝備和技術。而工業機器人焊裝技術嚴重依賴國外的現象表現尤為突出,基本都是全套從國外引進。昂貴的進口設備雖然滿足了部分汽車企業批量生產的需求。尤其是柔性與質量保證等方面,不利于我國機器人系統自主開發能力的提升,也不利于我國汽車行業的進步。
激烈的國際競爭及我國落后的工業機器人制造及應用技術已嚴重制約了民族汽車工業的發展。
車身成本下降5%
據了解,采用在合肥誕生的我國首套機器人自動化滾邊系統生產的車身,比起以前的成本價格會下降4%到5%。假如一臺價值10萬元的車,采用先進技術以后,大概能便宜4000—5000元。任玉峰說,“這些技術操作、編程以及系統控制等車身制造技術在我國是最先進的,可以和國外先進的技術相媲美?!?
目前,我國提出到2020年,汽車工業對進口設備的依賴度要從70%降低到30%。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越來越多的汽車生產企業認識到裝備本土化的重要性,越來越趨向于選擇合格的本土裝備供應商。“合肥誕生的我國首臺套機器人自動化滾邊系統,發展前景不錯?!币晃毁Y深乘用車生產廠商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