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早期收獲清單中原產地規則的規定,如果臺灣生產的機床不配置安裝臺灣或大陸生產的數字控制器,那么到2014年臺灣產機床產品出口至中國大陸市場將會失去自由關稅地位。
因此,臺灣當地的機床制造商不得不擺脫他們對日本或德國產數字控制器的依賴,自主研發擁有知識產權的數字控制器,從而保持自由關稅地位并維護其在中國大陸市場的份額。機床是早收清單中唯一首次條件影響的產品。 這項規定適用于早收清單中所有臺灣產機床,包括金屬切削數控鉆床和數控磨床。但規定對于數控車床給予了兩年的寬限期,可以將最遲執行時間推遲至2016年。 據了解,目前臺灣地區生產的數控加工機床,多以采用日本發那科(FANUC Corp.)或者德國西門子(Siemens AG)的控制系統為主,由于程序技術的門坎高,目前臺灣地區和大陸雙方都還沒有廠商能夠生產出與日、德廠商分庭抗禮的數字控制器。 目前,臺灣地區為了鼓勵機床產業進一步升級,通過了臺灣亞崴、程泰、臺中精機、永進、百德、大立等公司聯合申請的“新一代五軸聯動機床技術整合計劃”,應用研究所機床科技項目的研發成果,將在3年內將現有主力的三軸機床精密度提高到五軸以上,并建立相關檢測及附加軟件技術,以突破五軸聯動機床的發展瓶頸,提升機床產業的研發實力與產業技術含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