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全新的地鐵亦莊線迎來了試運營后的首個早高峰。記者上午從市交通委獲悉,亦莊線上運行的“基于通信的列車自動控制系統(CBTC)”,是基于自主創新的、100%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首套列車自動控制系統,可以滿足90秒的列車設計行車間隔。這也標志著中國已經成為第四個成功掌握該項核心技術并順利開通應用實際工程的國家。
據了解,“北京制造”的列車自動控制系統,就像軌道交通的“大腦和神經系統”。有了它,就像為線路上每個列車配備上了“千里眼、順風耳和安全衛士”,“千里眼、順風耳”可以讓每個列車實時知道前面列車、線路和車站的準確信息,“安全衛士”則保證線路上盡量多的列車追蹤運行,不管在任何情況下不能超速、撞車,絕對“全天候”的保證行車安全,遇到情況,自動降速或停車,兩個高速追蹤運行的列車停車后的間隔距離可以做到30米左右,完全可以實現90秒的行車間隔。
另外,控制系統又為每個列車配備了“最優秀的調度員和司機”,即列車自動駕駛系統,可以根據運行時刻表及時調整列車的運行速度和時間,同時要求根據線路上的上下坡度靈活、節能地控制列車“油門和剎車”,實現列車的自動啟動、自動巡航、自動定點停車,保證旅客的最大舒適度,從而使旅客在車輛運行時可以不用抓扶手。同時要求保證幾百噸的龐然大物每次在車站停車時精度誤差不超過30厘米,并且實現與站臺屏蔽門的同開同關。
新聞鏈接
自動控制系統成本降低三成
據悉,目前北京已運行的地鐵中,1號線、2號線、10號線一期和機場線都已采用了CBTC系統,但這些線路所用設備全部是從國外引進的,核心技術掌握在外國公司手里,成本大約為每公里1000萬元至1300萬元。
亦莊線應用的自主知識產權CBTC系統經過近5個月的調試運行,結果顯示安全可靠,性能指標絲毫不遜于國外產品,而且成本能降低20%至30%。
有關專家介紹,自主知識產權CBTC的研發和應用,歷經了近十年的艱苦攻關,是根據國際上發達國家安全苛求控制系統以及安全認證的體系要求,嚴格按照全生命周期的要求進行的研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