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漏偏逢連夜雨
本就行情慘淡的中國光伏產業,此刻又遭遇美方“反傾銷、反補貼”的大棒襲擊。
“不能妥協!一旦立案,我們鮮有勝算可能,行業將有滅頂之災。”11月2日,在接受中國工業報記者專訪時,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委會主任委員李俊峰強調說。
當日,4家可再生能源相關協會聯合在北京發表聲明,表示將積極應訴,付出一切努力保護中國光伏產業的合法權利和利益,“爭取讓美方不立案,化爭端于無形。”
“雙反”申請來勢洶洶
10月19日,以SolarWorld為首的美國7家光伏企業向美國商務部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起申請,要求美國政府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太陽能光伏電池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并采取貿易限制措施。
他們將美國市場上太陽能組件價格下降40%~50%歸咎于中國光伏企業,認為他們接受了政府大量的補貼,以低價傾銷占領了市場。
此次共有75家中國光伏企業被列為申訴對象。報道稱,除了英利、尚德、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等上市光伏企業,甚至杉杉公司等主業并非光伏的企業也一并被“點名”。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李俊峰頗為憤怒,他直指美方提出的450多億元的補貼數據是杜撰的。
11月1日,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專業委員會、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產業工作委員會、中國光伏產業聯盟聯合發表聲明,對美方此舉表示遺憾和反對,要求美國政府考慮不發起“雙反”調查。
聲明稱,啟動“雙反”調查將損害美國公共利益及全球福祉。首先,美國光伏能源的成本將大幅增長;其次,光伏能源市場將會萎縮,美國政府借此擴大就業的目標將會落空;再其次,由于缺乏競爭產品,美國光伏能源開發商的利益將大大受損。
“為生產光伏產品,我國每年都從美國進口20多億美元的多晶硅、E鄄VA、漿料等原材料,中國生產企業在2010年從美國進口的設備及支付的技術轉讓費不少于30億美元。”中國光伏產業聯盟副秘書長高宏玲介紹說。
“我們只是全球整個光伏產業鏈上的一環,”李俊峰稱,如果“雙反”得到立案,不僅影響中國光伏企業的出口,還將使美國損失上千個就業崗位,其結果將是兩敗俱傷。
勝算無幾望政府挺身而出
“我很著急也很悲觀,因為這里只有利益,沒有規則。”李俊峰告訴記者說,此次“雙反”訴訟與去年的“301調查”不同,將不會通過WTO解決貿易爭端,而是使用美國的單邊法律。在“301調查”中,中國可以通過上訴去世貿組織講理,而“雙反”是根據世貿組織的“雙反”協議轉化成美國國內相關法律發起的調查。
他介紹說,美國對反補貼訴訟的立案門檻很低,提出訴訟的公司個數或產量超過國內總量的四分之一即可立案。
“現在,我們沒有公平申訴的機會。講理也沒用,這是未審先判。”李俊峰說,美國根本不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的國家,他可以自行裁定,這對我們非常不利,“以過往經驗看,這種針對中國的單邊訴訟,如果真的立案,我們幾乎是百分之百的失敗,可能只有個別企業能逃過一劫。”
“希望中國政府能挺身而出,保護我們的企業。盡量能讓美國撤銷‘雙反調查’,最好的結果就是不去立案。因為不僅中國企業的利益受損,美國企業及美國投資者的利益同樣都要受損。”他透露說,相關協會正在與國家能源局、商務部積極溝通,希望能請一些德高望重的能源專家去美國國會游說;同時也在與應用材料、杜邦、第一太陽能等美國企業以及美國太陽能聯盟、歐洲光伏協會等行業組織溝通,希望他們站出來游說美國政府。
“我也在爭取和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的早餐會,以陳述‘冤情’。我們現在是‘哀兵’。”李俊峰苦澀地說,我們也希望尚德等去游說其大客戶,因為一旦立案,開發商的成本至少要增加30%~40%,美國一大批開發商將面臨毀約風險。
至于最終能否立案,他認為,這取決于美國政府的態度,以及中國政府能否提出有效的措施。
不能承受之重
按照程序,11月8日前后,美國商務部將決定是否對此次“雙反”申請進行立案。若立案,則進行為期一年的調查。
而如果申請得到立案,中國光伏企業可能將面臨高達100%的反傾銷稅。對于“兩頭在外”的中國光伏企業來說,這堪稱不能承受之重。
李俊峰告訴記者,一旦立案,中國政府肯定會積極應訴,但結果可能是美國降低反傾銷稅,比如降低到30%~20%,但即便如此,對企業來說也無疑于滅頂之災。因為中國光伏企業的利潤率已經壓縮到了8%~10%左右。“與其讓它降低,還不如讓它直接征收300%的反傾銷稅,反正都是死。”他苦笑道。
在業內看來,除了美國市場的大門向中國光伏企業關閉,更值得擔憂的是,歐洲一些國家可能會效仿美國做法,也提起“雙反”申訴。而這,對于當前我國行情慘淡的光伏產業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
今年以來,由于歐美等大幅削減對光伏企業的補貼,中國光伏產品出口市場萎縮。而此前,受該行業高回報率的刺激,2010年各地大量上馬光伏項目,致使大量光伏產品積壓,行業面臨產能過剩之患。有報道稱,在浙江省的200多家光伏企業中,有110家是去年9月份投產的。
或置之死地而后生“不是玉石俱焚,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在李俊峰看來,如果真的立案,也不會改變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方向,因為最大的光伏市場還是在中國。
對此,在同日中美合作研討會召開后的酒會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表示,如果美國對“雙反”立案,進而實施反傾銷措施,美國太陽能產業規模化發展將至少延后五年,而對中國的太陽能發電產業沒有實質性影響。“中國的太陽能發電成本不會因為美國的反傾銷措施而上升,因為中國在國內推廣太陽能的條件未來只會越來越好。”而且從長遠看,“雙反”也不失為一個令行業鳳凰涅?的機會。
李俊峰分析說,雖然近年來,我國光伏產業的市場需求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長,但行業產能擴張的速度卻高達100%,這種快速復制使企業陷入了“增長陷阱”。“去年還是30%的回報率,現在已經降到10%甚至更低了。”
據協會7月份的統計,目前國內有500多家光伏企業。而早在2008年,該數字才將近100家。
不管美國的“雙反”申請能不能得到立案,中國的光伏企業都必須要“減肥”。
“還需要一場寒冬來消滅一些發育不良的企業。我相信,會有人主動撤出的。”李俊峰表示,光伏領域最好只有3家企業,最多也不能超過10家,這樣市場、價格才能穩定。
采訪中,高宏玲也表示,目前全球光伏產業的利潤都在下降,光伏產業是時候進行優勝劣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