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國際消息 |
|
面臨困境,亞洲鋼鐵業尋找“共同語言”
|
【世界機械網】 時間:2011-09-28 來源:本站整理 【收藏本頁】
|
中國鋼鐵業將進入“微利”時代、韓國鋼鐵業供過于求、日本鋼鐵業遭遇原料價格高漲等難題……26日舉行的第二屆亞洲鋼鐵論壇上,中日韓三大亞洲鋼鐵大國的業界代表均在“訴苦”。亞洲鋼鐵已在全球超過半數份額,成為主導力量,但亞洲鋼廠似乎都面臨著一些“共同的困境”。
中國最具代表性的鋼廠——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在一份書面發言中說,中國鋼鐵業的整體利潤率已跌至3%以下,是中國制造業內盈利能力最差的行業。他曾作過一個形象的比較:一噸鋼材賺的錢“還不及一噸優質礦泉水的多”。
中國鋼鐵總量過剩的突出矛盾還在持續。據一些機構和主導鋼廠估計,目前全國粗鋼產能已達8億噸,近10年中國粗鋼產量增加了4.2倍。雖然落后產能的淘汰一直在進行,但增量遠遠大于淘汰量,有些已經淘汰的產能通過異地重建再度“死灰復燃”。在最近的10年里,中國鋼鐵業固定資產投資的年均增速達到30%以上。對進口礦的依賴度從1995年的24%左右猛增至63%以上。
總量增長過快,已使中國鋼鐵市場的供需失衡,行業效益下滑,資源供需矛盾尖銳,運輸壓力增大。徐樂江明確表示,中國鋼鐵需求的平均增長速度將回落到“個位數”以內,產能過剩將是一種“常態”。中國鋼鐵業將進入一個微利時代。
無獨有偶。在亞洲鋼鐵論壇上,日本業界代表一下子道出了鋼鐵發展的“五重苦”。愛知制鋼會長、日本特鋼俱樂部前會長安川彰吉一一作了解釋:日本鋼鐵正在趨于“飽和”,今后發展存在困難:汽車用鋼的單位使用量出現了“轉折點”;用戶向海外轉移;鐵礦石等原料價格高漲;對鋼鐵業資源循環利用的要求明顯提升;鋼鐵人才明顯不足。
韓國代表也表示,在2008年之前,韓國國內的鋼鐵還是供給不足。但到了2009年之后,逐步出現供大于求的情況。2010年,隨著一些新電爐的開工生產,供大于求的狀況還在持續?!靶枨蟛蛔?,原料價格上漲過快”,同樣是韓國鋼鐵面臨的難題。
而據中國知名鋼鐵資訊機構“我的鋼鐵”援引國際鋼協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亞洲地區粗鋼產量為8.8億噸以上,而世界66個國家和地區的粗鋼產量合計為13.95億噸。亞洲地區鋼產量在全球占比達到63.1%。其中,中國、日本、印度、韓國的粗鋼產量排名均進入了世界前十位。
業內人士表示,亞洲板塊已是不折不扣的“全球最大鋼鐵生產基地”。
針對共同面臨的困境,亞洲鋼鐵業界也已開始思考如何尋找“板塊應對之道”。在此次論壇上,韓國等國代表均表示,世界海運貿易鐵礦石至少八成的份額由“亞洲鋼鐵”購進,應該充分地交流、探討,研究相關市場的規律和供求特征,引導相關市場的穩定運行,“防止礦價不合理的過度上漲”。此外,在尊重各自市場特點的前提下,亞洲鋼鐵板塊應該合理調節產銷,促進整體的供需平衡。
徐樂江則提出了一個“雙向國際化”的設想。他說,今后5年內中國鋼鐵產業將進一步對外開放,其結構調整的空間將擴展到全球市場內,以“引進來”換取中國鋼鐵的“走出去”。
徐樂江在其書面發言中具體闡述說,國際化是中國鋼鐵業結構調整的一個有效手段。
從外向國際化角度來看,國際化發展可以轉移中國部分過剩的鋼鐵產能;海外屬地化生產,可減少出口,降低對國內資源的消耗和環境的負荷;在管控模式上可探索低需求增長背景下的行業導向方式。而從內向國際化角度看,全面開放中國鋼鐵業的條件已經成熟;產業開放可為中國鋼鐵業帶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并確保產業處于充分競爭狀態。
|
免責聲明:
|
|
1、本文系網友投稿或編輯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斷開鏈接!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客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