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日前正式決定,在因“3·11”大地震和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遭受嚴重損失的福島縣近海建設浮體式海上風力發電站,希望以此解決能源問題,擴大就業,幫助災區早日復興。
據當地媒體報道,福島縣離海岸約40公里的海域平均風速達到每秒7米以上,風力資源非常豐富,如果建風力發電站,總輸出功率能達460萬千瓦。
在海上風力發電站中,除浮體式風力發電站外,還有將基座埋設在海底的“著床式”風力發電站,但在水深超過50米的地點,這種發電站的建設費用會大幅攀升。日本海底平淺的海域很少,因此讓風車漂浮在海面上,利用鎖鏈固定到海底的浮體式是在造船技術領域擁有優勢的日本普及海上風力發電的首選。
根據計劃,日本政府將率先投資約100億至200億日元(約合1.3億至2.6億美元),從2013年度左右開始建設6座海上風車用于驗證實驗,每座風車的輸出功率為5000千瓦左右。今后,日本政府將加緊確定建設發電站的地點。
日本政府準備用5年時間收集數據,進行海底電纜輸電、與原有輸電網的并網等實驗,然后在2020年擴大到40萬千瓦的規模,這相當于一座核反應堆功率的三分之一。如果實現這一目標,屆時將有60至80座大型風車漂浮在福島附近海面上。日本政府還設想未來將輸出功率進一步擴大到100萬千瓦。
海上風力發電站的建設可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例如,建設和維護一座100萬千瓦的海上風力發電站,就可以創造2.2萬個就業崗位。日本政府準備通過優惠政策,吸引零件廠家到災區生產,從而擴大當地就業。
作為重建災區的一個核心措施,日本政府準備將福島縣建成可再生能源開發基地,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的部分研究設施將轉移到福島,此外還將在福島建設大型太陽能發電站。政府為此將在2011年度的第三次補充預算案中列入1000億日元經費。
根據美國調查公司的預測,到2017年,全球海上風力發電總功率將達到7100萬千瓦,相當于現在的17倍。日本雖然起步較晚,但是希望通過發展浮體式海上風力發電站奮起直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