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國際消息 |
|
輪胎特保案后,美國驚現模具大轉移
|
【世界機械網】 時間:2011-09-09 來源:本站整理 【收藏本頁】
|
輪胎特保案后 美國驚現模具大轉移
9月5日,世貿組織上訴機構就中國訴美國輪胎特保措施世貿爭端案發布裁決報告,維持了美輪胎特保措施,中國商務部條約法律司負責人就此發表談話,表示非常遺憾。
這位負責人指出,美國2009年對華實施的輪胎特殊保障措施是為轉嫁國內政治壓力采取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未獲得其國內產業支持,不僅損害了中方的正當貿易利益,也未能減少輪胎進口量。2010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的輪胎數量比2009年下降23.6%,2011年上半年進口量繼續同比下降6%。與此同時,美國2010年從全球進口的輪胎數量比2009年增長20.2%,2011年上半年進口量繼續同比攀升9%。美特保措施導致了扭曲貿易的后果。
這位負責人表示,中方敦促美方盡快終止特保措施,保證中國企業公平競爭的環境。歷時兩年多的糾紛,當達摩克利斯之劍最終落下,國內輪胎企業和相關產業人士的反應卻相當的平靜。
2009年曾作為6家赴美游說答辯的輪胎企業之一的中策橡膠,也是國內輪胎行業的龍頭,在業內說話頗有分量。據了解,該公司去2010年銷售收入達226億元,實現利潤10億元,全鋼子午線輪胎銷售達880萬套,轎車輪胎達1800萬條,在全球輪胎行業的排位從2009年的13位躍居至第11位。
據國際模協秘書長羅百輝介紹,奧巴馬批準輪胎“特保”提案之后,美國從2009年9月26日即開始對從中國進口的輪胎征收懲罰性關稅。中國出口到美國的乘用車與輕型卡車輪胎連續3年分別加征懲罰性關稅,稅率為第一年35%,第二年30%,第三年25%。中國出口美國的輪胎數量銳減。
“那時候的影響遠比現在來的大得多。”另一位輪胎行業業內人士也說,當年35%的關稅對靠出口的輪胎行業來說,的確是個不小的打擊。而據統計,因為輪胎特保案,當年我國輪胎企業出口美國受阻,失去了當時近40%的海外市場。
此后,眾多中國本土輪胎企業不得不調整經營,開拓其他國家的銷售渠道,或者積極挖掘國內市場。
“輪胎特保案后,在中國投資設廠的一些外資企業曾經有過一場‘模具大轉移’。”羅百輝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輪胎企業一般對不同的銷售區域有特定的規格和花紋,因為這些在華生產的輪胎也不能直接輸美了,部分輪胎公司開始調整思路。一些出口美國市場的輪胎企業內部人士也表示,懲罰性關稅出臺后,公司出口到美國市場的輪胎數量幾乎減半。2009年韓泰輪胎中國工廠出口到美國市場的銷量為200多萬條,自中美輪胎特保案后,2010年出口美國市場銷量下降了60%,今年1~7月份僅為40多萬條。為規避中美輪胎特保案,韓泰輪胎把原來中國工廠的一些生產模具遷到韓國,提高韓國對美國出口,減少從中國到美國出口銷量。
應對特保案 國內輪胎企業“走”為上策
今年8月,中策橡膠在泰國建設海外工廠的計劃正式施行。據羅百輝介紹,中策正在泰國投資建設的是其首個海外汽車輪胎生產工廠,總投資額10億元人民幣,廠區占地面積六七百畝。建成投產后,將使用泰國的橡膠片作為原材料。
“泰國是全球最大的橡膠出口國之一。原材料得到保障,也省去了運費。更為重要的就是企業經營的一個重大調整,海外設廠無疑可以曲線發展,規避一些國際貿易壁壘。”中策橡膠總經理沈金榮表示。
“特保案后,國內橡膠市場的總體需求變動并沒有很大。”長期從事協會工作的羅百輝秘書長分析認為,2010年中國向非洲、南美、中東等地區的輪胎出口也呈現了明顯的增長勢頭,已成為新的市場。國際市場的均衡發展,保證了國內的輪胎企業仍然能夠實現比較穩定的發展。
或海外建廠、或調整出口結構,杭州中策橡膠法務部經理許友名認為,輪胎特保案對國內輪胎企業造成的實質性影響已經形成,世貿組織的裁定對國內輪胎企業的外貿產生更大影響的可能性已經不大,對于輪胎企業來說,“該承受的早已承受了。”
中策輪胎將在泰國投資設立其首個海外汽車輪胎生產工廠,總投資額10億元人民幣。這是從2009年美國對中國輪胎征收懲罰性高額關稅兩年多來,中國輪胎企業積極尋找的應對之策——部分外資輪胎企業成功將設在中國的生產基地轉移至海外,也有國內輪胎企業欲在海外建立生產基地。
另一方面,新興市場的開拓,也為美輪胎特保措施陰影下的中國輪胎企業另辟蹊徑。中國橡膠工業協會輪胎分會秘書長蔡為民告訴記者,在美國輪胎特保措施實施的兩年間,由于不少中國輪胎企業已經成功開拓了新興市場,中國輪胎出口總量仍保持了適度增長。
本土中國輪胎企業也在積極開拓美國之外其他國家的銷售渠道以及投資建廠。中策輪胎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跨國經營方式可以規避國際貿易壁壘,中美輪胎特保案后,企業開始考慮到海外建廠。”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輪胎分會秘書長蔡為民表示,此次世貿組織的判決,對行業的影響已經不像開始那么大,而且中國輪胎企業這兩年已經成功開拓了新興市場,其輪胎出口總量仍保持了適度增長。
一位跨國輪胎企業高層告訴記者,根據世貿組織規則,其他國家可以直接援引美國的制裁方案對我國出口的輪胎實施制裁。
自美國“特保案”后,向中國輪胎出口企業提出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的國家已達十余個,我國輪胎出口環境將進一步惡化。數據顯示,我國輪胎產量40%用于出口,而對美國單個市場的出口就達到總出口量的30%,高度集中的市場格局潛在風險較大。
根據中國橡膠協會輪胎分會統計,2010年我國輪胎產量高達4.43億條,連續五六年位居世界第一位,但是行業存在分散弱小的特征。據橡膠協會統計,全國大小輪胎企業共有360多家,中小型輪胎企業的數量就占據了290家左右。
“在某種程度上說,中美輪胎特保案也暴露出國內輪胎企業在出口時表現出的惡性競爭,個別廠家為了獲取出口退稅和政府的優惠資格,出口到國外的輪胎價格比國內還低。說到底,就是國內的輪胎行業準入門檻低,一些原本生產其他橡膠制品的企業也轉來生產輪胎。”
|
免責聲明:
|
|
1、本文系網友投稿或編輯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斷開鏈接!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客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