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發達國家身背巨額債務,被迫節儉度日,但中國外貿順差卻月月遞增。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7月出口的超預期反彈,將當月順差一舉由前值223億美元擴大到了315億美元,不僅保持了年初以來貿易盈余逐月擴大的趨勢,還創下了30個月來的新高。
“官方PMI新出口訂單指數的反彈及高盛全球領先指標(GLI)的企穩均表明,外需的基本面可能至少不像人們在近期金融市場動蕩中所認為的那樣低迷。”高盛高華證券中國經濟學家宋宇說,這反映出內需增長相對弱于外需增長的事實,而不是人們習慣性地以為,在海外市場風雨飄搖之時,內需肯定強于外需。
然而,在另一些分析師看來,順差連續擴大的根本原因是歐美對高技術產品的出口限制,此外還有境外熱錢藏身貨物貿易等非真實的原因。
季節因素不足以解釋順差擴大
海關總署統計,7月出口名義額同比增長由6月的17.9%提高到20.4%,大幅超出市場預期的17%,進口同比增速由6月份的19.3%提高到22.9%,基本符合預期。在出口超預期的帶動下,單月外貿順差擴大到315億美元,是自今年2月以來連續第5個月增長,而一季度時,貿易盈余還是負值,此后逐步由負轉正,并逐月擴大,進入二季度后,升幅更是有所擴大。
乍一看來,這并無甚稀奇。因為受季節性影響,中國貿易盈余往往在年初時處于較低水平,去年一季度也出現過3月逆差的情景,而到了下半年情況就好得多。此外,去年和上月基數較低,也令7月份出口數據出現反彈。
但是,“僅憑季節性因素顯然不足以將一季度的逆差轉化為7月份15億美元的月度順差?!彼斡钤谝环菅芯繄蟾胬镎f,“順差的迅速上升反映了內需增長相對弱于外需增長,表明中國經濟放緩主要是國內政策緊縮(而非外需下降)的結果?!?br> 中國內需波動大于海外
一般想來,海外市場動蕩不安,經濟數據表現低迷,中國經濟雖然也在降溫,但總是比海外好得多,為何外需相對來說會強于內需呢?
在接受《投資者報》采訪時,宋宇表示,說內需弱于外需,是指二者的相對下滑程度有別,并不是說中國經濟情況差于歐美。目前后者正深陷債務危機當中,資產負債表規模不斷擴張,未來危機也許還會進一步發展,而中國經濟雖有回落,但并無硬著陸之虞,只是經濟體的健康與否與實體經濟放緩的程度是兩回事,起碼在目前看來,海外經濟惡化對外需的增長的影響,相對而言沒有中國緊縮性調控導致的內需下降的影響明顯。
早前的6月貿易數據顯示,由于內需減少,當月進口同比增速從5月的28.4%顯著降至19.3%,經高盛季調后的環比折年增幅更是從5月的13.8%降至了-49.5%;而同期出口增速的同比與環比數在當月外需亦有放緩的情況下也有較明顯下滑,但當月貿易盈余仍實現了223億美元的順差,較5月增長70%。
“中國實際內需增長的波動性往往大于其主要貿易伙伴,因此當中國經濟放緩時,實際進口增速的降幅往往大于出口增速的降幅?!彼斡钫f。
而7月進口額雖在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有所回落的狀況下仍有增長,但野村證券認為,進口額和進口量之間的缺口仍然存在:例如鐵礦石的進口額同比增了30.5%,進口量卻只有6.4%的增長;鋼材進口額升20.8%,進口量卻減少11.4%;未鍛造的銅及銅材進口額增33.8%,進口量同樣是減少10.6%,這表明進口增長主要是價格上漲所致,并非內需的有效反彈。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陸志明對《投資者報》強調,內外需的強弱與否很難直接對比,因為中國與其他國家的投資和消費數據不是一個統計口徑體系,二者沒有可比的參照指標,只能粗略分析。
在陸看來,中國外需之所以表現還算不錯,與中國的出口結構有關?!爸袊隹诘闹械投松畋匦杵份^多,這部分產品的需求偏剛性,尤其是當發達國家經濟處于較差時期,對中國中低端生活用品的需求反而可能上升,因為其消費高端商品的能力下降了?!?br> 官方統計顯示,7月勞動密集型行業延續近期上升趨勢,仍是主要的出口引擎,紡織品(21.0%)和衣服(27.1%)的出口增長高于平均水平。
最近有消息稱,歐盟準備用高關稅來抵制中國的廉價產品,以保護本國制造業利益。海關數據顯示,盡管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愈演愈烈,經濟數據表現低迷,但7月份中國對歐盟的出口額同比增速從上月的9.5%一下反彈到了22.3%,為增速反彈最高的出口市場。
順差擴大能否持續
不過,莫尼塔經濟學家認為,對歐盟出口增速顯著反彈的原因之一是出口企業趕在歐洲公休假前集中出貨,預計8月份對歐盟出口的環比增長就將有所下降。而美國市場出口同比增速則無大的變化。若歐美經濟放緩的趨勢持續,中國未來需警惕出口可能面臨的局部放緩風險。
陸志明也表示,如果歐美經濟復蘇狀況惡化,對中國貿易摩擦還會加劇,甚至出現猶如2008年時的極端狀況,那么所有品類的產品消費都會出現下降,屆時將明顯影響中國出口。
不過在他看來,目前順差連續擴大的根本原因不在市場層面,而是歐美對高技術產品的出口限制。
“歐美不出口高科技產品給我們,難道要我們去進口他們的紡織品和鞋子?”陸志明說,“我們最多買點他們的奢侈品就了不起了。歐美要是出口高科技產品,我敢保證中國順差將很快消失?!彼Q,中國迫切的技術升級需求不能從貿易中得到滿足,盡管出口商品種類龐雜,但中國仍非“世界工廠”,而是“世界加工廠”,外貿順差再大所賺也不過歐美制造企業的零頭。
他預計,現在世界經濟的大環境一般,中國勞動力成本則在上升,整體出口環境肯定趨向負面,盡管目前順差持續擴大,但相信未來順差規模會逐步收窄,全年順差仍會較去年的1830億美元有明顯回落。
宋宇則認為,全年順差能否超越去年還要看進一步的政策變化。貿易順差的迅速增長部分解釋了近期人民幣對美元的持續升值,起碼這一升值的走勢將得以繼續,特別是在海外資產風險擴大的情況下。
陸志明則表示,人民幣加速升值與外資流入有關,而順差是外資隱藏的一個渠道,因而順差的增長也有被藏身貨物貿易的境外熱錢所夸大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