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信息北京8月19日電 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8月11日發表索羅斯基金會和開放社會研究所主席喬治.索羅斯(又譯紹羅什)的一篇文章,題為《德國必須捍衛歐元》,全文如下:
金融市場討厭不確定性;這就是當前市場進入危機模式的原因。歐元區各國政府已經朝著解決歐元危機的方向邁出了重大一步,但是,很顯然,這還不足以讓市場放心。
在7月21日的會議上,歐洲各國當局制定了一套權宜之計。它們設置了一個原則:新的財政機構歐洲金融穩定工具(EFSF)應該擔起避免國家破產的責任;但它們沒能擴大EFSF的規模。這意味著它們并沒有建立起一個可靠的歐元區財政當局。此外,新機制至少要到9月份才能生效。在此期間,歐洲央行所提供的流動性是避免某些歐洲國家債券價格崩盤的唯一救命稻草。
類似地,歐元區領導人將EFSF的職責擴展到處理銀行的破產問題,但卻沒有將銀行監管權從國家機構轉移到歐洲機構手里。他們為希臘提供了擴展的救助計劃,但并未使人們確信該計劃定能成功:他們安排債權人參與到希臘救助計劃中,但這一安排的最大受益人并不是希臘,而是銀行。
也許最令人擔心的是,歐洲最終意識到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早就意識到了)這一原則——救助計劃對象國不應該在利率上受到懲罰———但并未將它推廣到尚不在救助計劃之列的國家。結果,西班牙和意大利在其自身貸款上所需要支出的金額遠遠超過了它們從希臘身上得到的金額。這給了它們不參加希臘救助計劃的權利,而這樣一來,救助計劃功敗垂成的風險就會大大增加。在金融市場意識到這一點之后,西班牙和意大利債券的風險溢價提高到了不可持續的水平。歐洲央行介入了,收到了一定成效,但并未解決問題。
情況正在變得難以為繼。當局希望贏得行動時間,但時間不等人。危機正在快速走向井噴。
德國和其他擁有AAA信用評級的歐元區成員國將不得不做出抉擇,是否愿意將其自身信用置于險境以使西班牙和意大利能夠以合適利率再融資其債券。否則的話,西班牙和意大利也將無情地被打入救助計劃名單中。簡言之,德國和其他AAA國家必須接受某種形式的歐元債券機制。否則的話,歐元小命難保。必須指出,無序違約或(即便是像希臘那樣的小國)退出歐元區將導致可與引發大蕭條的銀行危機相提并論的危機。歐元的崩潰將給銀行體系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因此德國所面臨的選擇既真實又緊迫,德國晚一日做出抉擇,代價就要增加三分。
歐元危機的根源是德國總理默克爾在2008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違約后的決策——對不會發生進一步違約的擔保不應該來自歐盟,而應該由各國各自做出。而正是德國的猶豫逡巡加重了希臘危機,導致了危機的蔓延,最終演變成危及歐洲生存的大危機。
唯有德國能夠扭轉歐洲瓦解的趨勢。這并不容易:畢竟默克爾在做出重大抉擇時是對德國公眾情緒做出了正確解讀的,而此后德國國內政治氛圍越來越反對擴大歐洲其他國家的信用。
直到危機爆發,默克爾才得以克服政治阻礙勢力,但也只是向前邁出了幾小步。下一步可能是擴大EFSF;但是,當這一步終于邁出的時候,法國的AAA評級可能已經告急了。事實上,當德國最終同意歐元債券機制時,它自己的AAA評級是否還能安如泰山也是個問題。
歐洲擺脫這一陷阱的唯一道路是引導金融市場的反應,而不是在事后屈服于金融市場壓力。這會導致激烈的爭論和深思,特別是作為歐盟中規模最大、評級最高的經濟體德國,它肩負著決定歐洲未來的重任。
這是德國一直在盡力避免且至今不愿接受的角色。但德國沒有其他現實選擇。歐元崩潰將掀起全球金融當局根本無力控制的銀行危機。德國醒悟的時間越長,所需要付出的代價就越大。(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