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次緊固件爭端的解決,我們可以看到,近年來中國企業已逐漸由“應訴方”的“被動角色”轉變為“上訴方”的“主動角色”;從熟悉和學習WTO有關規則轉向利用這些規則維護自身權益。
歷時30個月的中歐緊固件貿易爭端中,中國最終利用世貿規則取得勝訴。世界貿易組織(WTO)上訴機構7月15日發布報告,認定歐盟對從中國進口的碳鋼緊固件實施的反傾銷措施違反了世貿規則。
這是1979年歐盟對我開啟反傾銷調查和中國入世以來WTO起訴歐盟第一案的勝訴,其解決貿易摩擦爭端的方式也值得許多飽受貿易摩擦的國內產業和企業所借鑒。
此案的裁決意味著WTO對歐盟的現行貿易制度存在的不公平,有悖于世貿規則原則條款提出了嚴肅批評,世貿組織上訴機構在報告中認定該法律規定違反世貿規則,使歐洲對我國反傾銷調查某些規定的立法基礎不復存在,這將有利于改善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環境。
在世界整體經濟復蘇持續緩慢、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思想抬頭的今天,中國作為國際貿易地位舉足輕重的大國,不可避免地遭遇越來越多的貿易摩擦。反對濫用反傾銷規則以及貿易保護主義仍任重道遠。中方行業和企業在今后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具體事件處理中,應該更加善于運用世貿組織等國際平臺來解決爭端,維護自由貿易和公平競爭。
入世10年來,中國遭遇的貿易摩擦快速增多,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后至今的幾年間,各國經濟復蘇進程進一步分化,發達國家經常任意針對世貿發展中成員濫用反傾銷法規、制定不切合實際的環境標準等“綠色壁壘”等來實施對國外產品的限制。中國已成為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對象國,針對中國產品發起的反傾銷調查事件越來越多。機電產業作為我國出口的第一大產業,深受其困。
也正是在這10年歷程中,中國認真履行開放市場和調整完善法規等方面的承諾,積極融入世界經濟。中國的對外開放進入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新階段,我國各產業和企業也在不斷參與的過程中學習并熟悉著世貿組織相關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