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網在為進駐拉美地區而蓄勢待發,其目的不僅是要通過有效的需求管理來實現能源效率的最大化,還要實現對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應用。根據相關數據統計,南方共同市場的GDP每增加1美元,都需要價值1美分的電力成本,而這1美分的成本大部分并非是由于發電或輸配電過程的維護工作而產生的。因此,對于電網智能管理的需求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在需求管理方面,南美洲地區呈現出很大的商機。采用電力公司提供的智能電網新技術進行網絡升級,將會為許多客戶帶來積極的影響和效益。Tel-Co咨詢公司認為,在南方共同市場應用智能電網升級網絡將首先需要配備智能電表和通訊網絡,此設施的投資金額約為250美元/住宅用戶。目前,思科、IBM、ITRON、埃哲森、甲骨文以及西門子等跨國公司均紛紛瞄準拉美市場上的商機:一個價值約300億美元且幾乎尚未開發的智能電網潛力市場,在這個市場上他們可以銷售設備、軟件以及核心技術(knowhow)。 據巴西電力分銷商協會透露,最大力度的投資將會落在巴西的電力配送部門,而部署智能電網的投資就將超過200億美元。與此同時,主要的服務企業也在研究智能電網的解決方案,職能部門正在就新的調控框架進行商討。基于智能電網的優勢,預計由于遠距離傳輸而在電網上造成的損失(當前巴西的遠距離傳輸電能損失在18%左右)將降低一半。另一方面,Electrobras集團則希望通過“帕林廷斯(Parintins)計劃”,研究出能夠將位于帕林廷斯島上的電網轉化成為100%智能系統的簡化手段。 此外,意大利國家電力公司(Enel)通過其附屬公司——西班牙電力公司(Endesa)在巴西為安裝遠程通信智能電表推出了一項試驗項目,以此邁出了進駐拉美智能電網領域的步伐。意大利國家電力公司是全球第一家引進對電力需求實施遠程管理技術的電力公司。目前,該公司在意大利已經安裝了約3000萬部智能電表,通過智能電表幫助用戶管理各自的電能消費,特別是在用電高峰期,能夠起到穩定電力系統的作用。 國內智能電表企業的技術能力雖與國外的有差距,然后瞄準市場需求,生產最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才是最關鍵的,最先進的或許并非最適合的。國內智能電表企業想要分食此“大蛋糕”就要努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