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滯后致韓劣質輪胎傾銷? 當3月15日央視曝光錦湖輪胎摻假導致安全事件頻發時,另外一家韓國“同門”韓泰輪胎近日被眾多中國車主舉報存在嚴重質量問題。一家亞市汽車經銷商對《中國聯合商報》表示,韓國輪胎企業的產品集中在市場低端,質量問題是行業早已存在的事,錦湖只是央視曝光的一個典型而已。 錦湖未完韓泰跟進 被央視曝光存在嚴重質量問題而深陷“爆胎門”的錦湖事件尚未了結,錦湖大規模召回劣質輪胎的行動尚沒有深入開展之時,近日錦湖輪胎中國董事長李漢燮突然“翻供”稱,不管是召回的輪胎還是因檢測而更換的輪胎,產品質量上并沒有任何瑕疵。 錦湖在不承認錦湖輪胎存在質量問題的同時,也宣稱“我們是在沒有問題的情況下自發組織了這一次召回。” 我們且不去討論這家韓國企業是否低估中國人的智商,另外一家韓系輪胎企業韓泰輪胎近日被媒體曝光:東莞市一家韓泰輪胎經銷商售出的20余條輪胎中,8條出現爆胎,該批次100余條韓泰輪胎中,問題輪胎高達30%。遠遠超過中國輪胎企業出現問題輪胎的比例。眾多車主還在一個汽車網站上發帖投訴韓泰輪胎存在鼓包等嚴重質量問題。面對中國車主的投訴,韓泰輪胎置若罔聞,至今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說法,更無意大規模召回出現問題的韓泰輪胎。 令中國消費者氣憤的是,去年底,韓泰輪胎宣布在美國召回問題癥狀與中國相似的部分輪胎,韓泰輪胎稱:“部分用于售后服務的韓泰輪胎(規格為P256/70R17SRH03)未能滿足美國聯邦機動車輛安全標準第139條‘輕型車輛新充氣子午線輪胎’的要求,這些韓泰輪胎的胎壁性能低于規范值。輪胎可能產生早期磨損,并且有爆胎的風險。” 東莞爆發的韓泰輪胎“爆胎門”出現后,也讓眾多中國車主擔心自己所使用的韓國產輪胎。 輪胎業標準欠佳 據《中國聯合商報》從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了解的情況,韓系輪胎企業韓泰在中國市場為上海大眾、北京現代、東風悅達起亞、廣州本田等數十家整車企業提供產品,目前在中國乘用車輪胎市場占有20%左右的市場份額。目前發生爆胎的主要原因是韓泰輪胎壁厚薄不一,有可能是生產廠家“偷工減料”所致。 這也不是韓系輪胎企業在中國市場第一次出現嚴重的質量問題,據悉,近幾年在國家質檢總局的官方網站上有數量眾多的關于錦湖和韓泰輪胎鼓包等問題的投訴。 無論出于何種原因,這些輪胎生產的產品令人擔憂是不爭的事實,在面對中國和美國消費者時,韓系輪胎企業選擇召回美國的輪胎,而無視中國消費者的行車安全。在中國廣大消費者維權無門時,只能寄希望于政府參與和媒體的輿論監督。正如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會長董揚在近日的一次汽車論壇上對《中國聯合商報》所言:輪胎作為一種重要的汽車零部件,錦湖輪胎事件從側面反映了中國汽車產業長期“重整車,輕零部件”的弊端。這種現狀必須得到糾正。 面對近年韓泰輪胎的驕人業績,中國本土輪胎企業明顯發展緩慢。在當今原材料大幅上漲的巨大壓力下,中國接近一半的輪胎企業處于虧損狀態。據中國橡膠工業協會輪胎分會統計,2011年1~2月,內資企業利潤下降26%,32家內資企業中虧損的有13家。目前國家質檢總局對返煉膠添加比例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在產品檢測標準方面,中國也落后于其他國家,美國和歐洲在2007年提高了輪胎的測試標準,測試速度由原來的每小時137公里提高到了160公里,耐久性試驗里程也從原來的3000公里提高到了4080公里,但我國相關標準至今沒調整。 汽車維修行業普遍遵守的“三包”規定也不涉及輪胎產品,保險公司也對輪胎等易耗品不予參保。而目前的《汽車產品召回監督管理條例》中,召回管理的范圍也僅局限于整車,不包括輪胎等重要零部件產品。 汽車分析師賈新光認為,我國應該借鑒錦湖事件的教訓,在輪胎行業重新制定一套統一完善的質量標準和制度,以便維護輪胎行業的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