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青島3月24日訊(記者袁志麗) 在2011年鐵礦石國際市場研討會上,與會專家達成一致觀點:中國鐵礦石進口需由被動轉為主動,鐵礦石進口應從一線國家向二線國家轉移。 3月22日、23日,“2011年鐵礦石國際市場研討會”在青島舉行。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副會長劉貽南坦言:“由于國產礦的替代作用還不明顯,在未來一段時期內進口鐵礦石依然是支撐中國鋼鐵工業發展的重要元素。”劉貽南建議,國內礦石企業需積極應對定價機制的轉變,在努力防范投資風險的基礎上加強國際合作,積極拓展海外礦產資源的投資。 針對目前我國的鐵礦石進口窘境,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張德琛則在會議中呼吁,需盡快建立與國內鋼鐵市場相掛鉤的中國鐵礦石指數,并加快建立鐵礦石資源保障體系。 在建立我國鐵礦石資源保障體系方面,張德琛進一步表示,需轉變發展方式,規范國內流通秩序,完善產業供應鏈。同時,加大國內鐵礦的勘探力度,加快國內鐵礦資源的整合,積極優化全球鐵礦石配置系統。 中國冶金礦山協會咨詢委員會顧問焦玉書也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中國需要由被動轉為主動,去國外開礦不要僅僅只看著巴西、澳洲等地的資源,也需關注西非、北非一些有更大發展潛力的區域。 對于將來的鐵礦石市場格局,劉貽南指出,鐵礦石市場將逐步呈現多元化的供應局面。國內鐵礦石產量在全球礦價大漲的拉動下日益增加,同時,我國鐵礦石進口目標正從一線國家向二線國家轉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