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專業(yè)階層紛紛回避船舶投資之際,德國船主正與中韓兩國的銀行接觸,希望這些銀行能夠為他們購買船舶提供資金。
一些資深金融家在漢堡的一次會議上表示,德國船東公司還可能會掀起一波上市潮,以彌補散戶投資者對傳統(tǒng)的KG基金缺乏興趣導致的資金匱乏。
銀行家們在“海運資金德國船舶融資論壇”(Marine Money German Ship Finance Forum)上發(fā)表上述言論之際,流入傳統(tǒng)船運基金的資金大幅減少繼續(xù)困擾著德國龐大的船東行業(yè)。
KG基金的主要發(fā)起者之一——Konig.Cie的創(chuàng)始人托拜厄斯.科尼格(Tobias Konig)表示,這類基金管理下的資產(chǎn)規(guī)模為520億歐元(合720億美元)。它的作用是,當投資者入股一艘船時,基金為他們提供稅收減免。
德國KG基金總共擁有1700艘船只,許多集裝箱船租賃給丹麥的馬士基航運公司(MaerskLine)、瑞士的地中海航運公司(Mediterranean Shipping Company)或其它大型航運公司。
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船運業(yè)務高級主管Karsten Wetwitschka在論壇上表示,鑒于KG市場的問題,船東們需要尋求新的融資來源。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流入KG基金的資金大幅減少,這迫使船運經(jīng)理人停駛了許多KG基金的船舶,尋求讓投資者支付這些船只的儲藏費用。根據(jù) Konig.Cie的數(shù)據(jù),KG船運系列基金2010年僅籌集到7.11億歐元的新股權資金,遠低于2008年的25.2億歐元。大約200家基金要么被政府接管,要么需要其它形式的重組,預計2011年會有更多的基金陷入上述境地。
資金短缺使得購買新船很難獲得融資。德國的一些銀行為基金發(fā)起人購買新船提供貸款,直至它們通過KG基金籌集到股權資金。然而,許多基金發(fā)現(xiàn),由于投資者缺乏興趣,他們不可能籌集到股權資金。
荷蘭銀行(ABNAmro)高級運輸業(yè)銀行家喬珀·戈吉斯(JoepGorgels)表示,資金短缺的部分解決辦法是讓亞洲的銀行參與進來。他稱:“我們看到中國各銀行非常感興趣,韓國的銀行也是如此。”
德國船東公司大多是代表KG基金管理船舶運營的私營家族企業(yè)。這些公司在每只基金中只持有少量股份,并獲得管理服務報酬。
中國各銀行進入德國市場的任何重大舉措,都將是中國采取措施,對在中國船廠造船的希臘船主提供更多融資的呼應。
然而,一些人堅稱,已有十年歷史、逾40萬德國人投資其中的KG體系將會繼續(xù)存在。科尼格表示:“它仍將存在。你不可能在一場危機里消除一個有著40年歷史的投資者傳統(tǒ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