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世界經濟的穩步復蘇,2010年IT信息產業開始走出低谷,電子信息產品市場全面進入回升通道;企業并購和轉型態勢明顯,并不斷開拓新的業務領域;信息技術應用進一步深入,創新內涵更加豐富,預計2011年IT模具產業迎來發展“暖春”,未來5年IT電子產品及下游模具市場仍會保持平穩的發展態勢,IT模具產業規模將突破500億美元。
制造業復蘇:全球IT模具500億美元
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對世界電子產品制造業帶來巨大沖擊,直接導致2009年世界電子產品制造業產銷值急速下降。據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負責人羅百輝介紹,2009年世界IT制造業產銷規模下降8%左右,跌入10年來的最低點,近兩年隨著各國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措施的出臺,世界IT電子市場開始逐步復蘇,電子產品產銷規模開始回升,2010年世界電子產品產銷值均達到1.65萬億美元,按照模具產業1:100的帶動效應折算,全球IT模具產值達到165億美元,預計未來5年IT電子產品及下游模具市場仍會保持平穩的發展態勢,IT模具產業規模將突破500億美元。
2010年世界經濟穩步復蘇,其中發展中國家和一些新興經濟體復蘇力度遠高于發達國家,對世界經濟的回升起到很大帶動作用。羅百輝分析認為,主要原因是不少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金融危機前有良好的宏觀經濟基礎和足夠的政策緩沖,面對危機采取的積極刺激政策也有效地促進了國內需求增長,減緩了外部沖擊。
2010年,世界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電子產品產值全面恢復增長。亞太及新興經濟體2010年的產值增長率遠高于發達國家,2010年增長率基本都到達兩位數。中國依然位列增長率榜首,2010年產值達到4841.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8%。韓國增長率位居第2,達到14.46%。新加坡、墨西哥、馬來西亞增長率在12%左右,巴西也達到9.76%。其中馬來西亞產值增長幅度最大,由2009年的下降18.03%回升到2010年的增長12.34%。美國、日本和德國的增長幅度分別為3.28%、5.29%和0.69%。
2010年,世界電子產品市場普遍回升。美國仍是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市場,2010年電子產品市場規模增長率從上年的下降5.01%回升到增長4.69%。西歐國家電子產品市場增長微弱,德國、法國分別增長0.69%和0.89%,英國仍處于負增長,下降0.51%。新興經濟體電子產品市場增長最快,特別是中國,增長率為14.89%,其次是墨西哥、巴西、韓國,市場增長率都超過了10%。
從分類電子產品的產銷情況來看,2010年,除辦公設備產值以外,所有電子產品產銷都實現了正增長。其中產值增長最快的是電子元器件,比上年增長13%,其次是電子數據處理設備和消費電子產品,分別比上年增長11.5%和8.8%。在電子產品市場銷售額方面,增長最快的也是電子元器件,增長率為13.4%,其次是無線通信設備和電子數據處理設備,分別比上年增長5.3%和4.9%。電子元器件成為2010年產銷增長的排頭兵,主要原因是世界半導體芯片市場強勁反彈,根據市場咨詢機構Gartner的預計,2010年全球半導體市場增長率達到30%。受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設備的推動,無線通信產品產銷增長遠大于電信產品的增長。
在各類電子產品中占市場份額最大的是電子元器件,其次是電子數據處理設備、通信產品以及消費電子產品,這4大類產品的市場份額分別為30%、27%、21%、9%。
未來3年,世界經濟整體發展形勢向好,為IT信息產業的復蘇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電子信息產品市場規模將維持4%到5%的增速。預計2011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7356億美元,2013年將達到18993億美元。電子信息產業格局進一步調整,產品市場結構局部微調;技術集成化、服務化趨勢明顯,產業競爭門檻日益提升;新興產業群將為IT電子及模具產業應用提供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
由于電子信息產業在促進增長、推動經濟復蘇和發展方面的關鍵作用,電子信息產業仍然是各國搶占經濟科技的戰略制高點。近年來世界各國紛紛推出了新的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戰略,把信息技術與傳統工業的融合應用作為未來發展的重點。在歐盟、日本出臺的電子信息相關的戰略中,還特別把物聯網在傳統產業中的應用作為未來發展的重點。這些政策的進一步落實,將有力促進電子信息產業的全面復蘇。
羅百輝表示,以中國、印度等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電子信息產業規模不斷擴張,在全球IT模具產業中的地位逐步提升。從市場份額來看,中國在全球IT模具產業市場中所占份額將由2010年的18.83%提高到2013年的20.31%。而美國、日本和西歐等發達經濟體,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較大,2010年,經濟復蘇形勢不明朗,導致其電子信息產業的市場份額逐步下調。其中美國市場份額將由2010年的23.73%下降到2013年的22.8%,日本將由2010年的10.42%下降至2013年的10.03%,西歐將由2010年的18.75%下降到2013年的17.44%。中國上升幅度最大,西歐地區下降幅度最大。
羅百輝同時指出,美國、中國和日本仍將占據全球IT模具市場的主導地位。產值上,中國將繼續居于首位,其次是美國,日本仍居于第3位。在市場規模上,美國和日本所占的比重小幅下降,中國所占的份額持續上升,總體上仍保持美、中、日前3位的格局。包括印度、韓國在內的亞太其他國家以及巴西、俄羅斯等新興國家的IT模具市場發展前景良好。
IT企業轉型:并購擴展態勢明顯
國際金融危機和經濟蕭條對電子信息企業造成極大沖擊,企業紛紛縮減開支、減少投資,并購和轉型成為眾多企業應對危機、謀求更長遠發展的重要舉措,我國軟件企業也在加速并購,向服務戰略轉型。
2010年,隨著世界經濟的逐步復蘇、電子產品市場的穩步回升,各大IT企業加速整合優勢資源,實施產品多元化發展戰略,通過企業并購,拓展其業務領域,鞏固市場占有率,以提高企業在全球的競爭力。
隨著軟件行業的轉型發展,軟件銷售業務的比重會逐步下降,咨詢服務業務的比重逐步提高。軟件企業提供管理咨詢、IT規劃、IT應用評估等更高附加值的服務成為軟件行業的發展趨勢。
IT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引領變革
創新一直是信息產業發展的核心動力,如今電子信息技術創新步伐仍在不斷加快,創新的內涵更加豐富,涵蓋了技術產品創新、系統集成創新以及商業模式創新。羅百輝表示,商業模式創新成為信息產業發展的新引擎,主要體現在技術產品的服務化和產業鏈體系的重構上。云計算成為未來信息產業服務最重要的商業模式之一,目前3種模式已初顯端倪,即:基礎設施即服務、軟件即服務和平臺即服務。
隨著信息技術應用進一步深入,技術集成化、服務化趨勢日益明顯。信息技術越來越表現為技術群的協同發展,例如以集成電路、網絡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群帶來了整個產業的變革,并已滲透到其他學科和領域。電子信息產業從PC時代走向互聯網時代,未來產業也將從PC時代的以應用為中心走向以數據服務為中心,IT技術產品服務化趨勢日益明顯。云計算服務將成為未來信息產業服務最重要的商業模式之一。軟件的服務化讓中小企業信息化門檻降低,使中小企業更為便捷和靈活地使用軟件,更符合中小企業的需求。信息技術的綜合集成與交叉融合增大了技術研發難度,需要技術、人才、資金等創新要素的集中投入,少數大企業通過核心技術創新形成標準或體系聯盟,對后進入企業形成壁壘,進而主導產業發展。隨著競爭的加劇,企業需要突破固有的銷售鏈條,尋找新機會。信息化和電子商務正在悄然地改變模具業,甚至正在改變模具企業的慣有思維。模具行業的營銷競爭從階段性步入常規化,并從國內延伸到國際,將在國際貿易上出現了重大轉折。羅百輝認為這將是未來我國模具行業的發展趨勢。模具企業應用電子商務獲得訂單將是大趨所勢,利用網站做推廣、建店鋪、在IM上談生意都將是模具企業的電子商務應用點。這種低成本、快速傳播和高效電子商務成為電子商務和模具行業的緊密結合點。未來,建立在信息技術應用基礎上的生產性服務業將保持30%的增長速度,特別是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網絡金融、軟件和服務外包等新型生產性服務業,加速了全球范圍內的資源優化配置和產業轉移。
伴隨著科技的新突破,催生新興產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從而推動新一輪產業革命。美國、歐盟和日本等都將注意力轉移向新興產業,紛紛出臺一系列戰略舉措,給予前所未有的強有力政策支持,也將信息技術開發和應用所形成的新興產業作為發展重點。美國政府注重各種智能系統和先進通信技術的發展,將189億美元投入能源輸配和替代能源研究,218億美元投入節能產業,200億美元用于電動汽車的研發和推廣。未來智能系統的建立、新能源的研發,都將為電子信息產業應用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歐盟委員會在發布《歐盟物聯網行動計劃》之后,還將于2011~2013年每年新增2億歐元進一步加強物聯網研發力度,同時拿出3億歐元專款,支持物聯網相關公司合作短期項目建設,未來要實現歐洲在基于互聯網的智能基礎設施發展上領先全球的目標。
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負責人羅百輝指出,隨著資金的大量投入,信息技術、產業和管理創新將更加活躍,電子信息產業應用領域不斷拓展。下一代網絡、物聯網、新型顯示器件、數字視聽、半導體照明、數字機床、納米材料、汽車電子、電力電子、光伏發電等新興產業群在未來5年將創造不低于5萬億美元的全球市場需求,由此帶來的模具產業規模也將達到500億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