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國際消息 |
|
韓工程機械76%仰仗出口,三一重工如何盈利
|
【世界機械網】 時間:2011-01-13 來源:本站整理 【收藏本頁】
|
如果一個市場前景不好,還會有企業愿意去投資建廠嗎?有,三一重工。
韓國媒體日前援引三一重工一位高管的話稱,公司正考慮在韓國興建一座重型設備廠,計劃投資1億美元,正在尋找建廠地點,新廠將包括展館以及技術與售后服務中心,公司將借此在韓國拓展業務。對此,三一重工證券事務處一位人士昨天告訴記者,公司的確有這個想法,但目前不像媒體報道得那么詳細。
對于三一重工可能到韓國建廠一事,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一位專家昨天也表示“看不懂”——韓國市場需求并不大,且韓國本土工程機械企業生產的產品大部分用于出口。
韓國是否適合建廠
對于緣何計劃在韓國建廠,三一重工方面并沒有做過多解釋。而據記者了解,此前三一重工已在多個國家建立生產和研發基地。早在2006年11月23日,三一重工就與印度馬哈拉斯特拉邦政府簽訂協議,在孟買附近的普納投資6000萬美元建設工程機械制造基地,該基地于2009年10月5日竣工投產。
那是三一重工在海外建立的第一個生產基地,也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第一家到海外建廠的案例,此后三一重工又分別在美國、德國、巴西建立了3個生產和研發基地。目前,三一重工已在境外擁有4個生產基地,堪稱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國際化程度最高的企業。
對此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上述專家分析,在印度、巴西、美國、德國等建立基地較好,發展中國家未來幾年需求很大,而美國在工程機械技術和零部件技術方面非常好。“但是韓國市場工程機械技術跟中國旗鼓相當,同時市場需求量又不好,有什么必要去呢?”
在他看來,海外建廠的選擇應考慮兩大因素——當地或具備頂尖的技術力量,或具備很好的市場空間。而在技術方面,中國工程機械企業與韓國同行并沒有太大差距,以挖掘機為例,目前市場分為三個梯隊——歐美、日系、韓國和中國企業。就20噸量級的挖掘機而言,美國卡特彼勒的售價為120萬元左右,小松等日系產品約為100萬元出頭,韓系和中國企業的產品售價則在70萬元左右。上述專家認為,韓系產品在某些方面還不如中國,如零部件就沒有特別的優勢。
東北證券分析師周思立也認為,韓國對工程機械需求有限,海外市場是韓國工程機械產業發展主要驅動力,目前出口額占韓國工程機械總銷售額的76%。
不過,韓國市場也并非一無是處。韓國工程機械企業的優勢在于挖掘機和叉車,“比如起重機還有一些市場空間,但比起印度、巴西等國也不是特別明顯。”上述專家說。
海外擴張利弊
“三一重工希望充分利用海外市場。”周思立研究發現,根據發達國家工程機械行業發展的歷史經驗,出口占比的擴大,可以有效抵御經濟增速與需求放緩對本國工程機械產業的不利影響,海外市場的拓展支撐工程機械產業的持續快速發展。
廣西柳工集團總裁楊一川此前接受本報采訪時認為,雖然國內工程機械市場很大,且未來幾年依然有很大拓展空間,但目前各家企業都在擴張,一旦國內市場需求出現萎縮,屆時大量產能必須海外消化。
柳工集團在工程機械行業也是較早走出去的企業之一,2008年在印度投資2億元建設第一家海外制造基地。去年11月18日,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柳工又宣布并購波蘭一家工程機械企業。
在國際化方面,中聯重科和徐工集團同樣選擇了并購策略,而“三一重工則選擇另外一種拓展方式——直接對外投資”,東方證券機械行業首席分析師周鳳武認為。在他看來,海外直接建廠進入門檻低,因為金融危機爆發后各國紛紛出臺優惠政策吸引外資,以促進就業,增加稅收;此外,直接建廠管理難度小,相對于跨國并購,公司需要數年整合資源,而直接投資是國內企業資源注入,一般來說維持正常生產、經營的難度不大。
目前,三一重工在中國工程機械同行中出口份額較低,海外業務僅占公司營業總收入10%左右,這可能是其急于拓展海外市場的重要原因。公司曾預計,2012~2015年海外業務將達到30%,長期目標是出口占比達50%以上。
|
免責聲明:
|
|
1、本文系網友投稿或編輯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斷開鏈接!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客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