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美國總統正式簽署《與非洲和加勒比貿易法案》,這是美國繼1994年批準統一成立世界貿易組織法案之后,采取的又一個重大貿易舉措。該法案涉及非洲48國(撒哈拉以南),加勒比及中美洲24個國家,主要在紡織品和服裝方面給予這些國家優惠待遇,將于2000年10月1日生效。
法案主要內容
1. 加勒比及中美洲地區:用美國面料生產的服裝免配額和關稅(目前服裝進口平均關稅為17%);用美國紗線在該地區織成面料并加工的針織服裝(襪子和襯衫除外 )免配額外負擔及關稅,但全年限量2.5億等量平方米,每年有一定幅度的增長。 2. 非洲:用美洲面料生產的服裝免配額和關稅;用當地面料(無論紗線來源)加工的服裝免配額及關稅, 但全年不超過上年美國服裝進口總量的1.5%;不發達國家生產的服裝(無論面料來源)免配額及關稅, 但僅限于人均GNP低于1500美元的不發達國家, 這一范圍包括整個撒哈拉以南的絕大部分國家(不包括博茨納、加蓬、毛里求斯、納米比亞、塞舌爾和南非)。
法案主要影響
1. 該法案的通過將推動美國綿紗和坯布對加勒比地區的出口,擴大美紡織原料的出口,美國內紡織生產商將會因此受益, 同時還可以提高美國在加勒比地區的市場占有率。美國服裝成衣制造業可能會受到影響, 但其可利用加勒比地區的廉價勞動力為其生產中低檔服裝, 以降低成本, 提高其服裝業的競爭力 2. 該法案對非洲及加勒比和中美洲的70多個國家產生重要影響, 世界各國紡織品出口也會受到一個影響。該法案的通過將有利于非洲及加勒比地區及中美洲有關國家增加對美出口,改善經濟狀況,尤其是對南非等具有一定規模面料生產能力的較發達國家極為有利。 預計到2008年非洲對美服裝出口將由去年的2.5億美元增長到40億美元,加勒比及中美洲地區國家對美出口服裝亦會有大幅增長。
中國紡織業應有所準備
紡織品是我國出口商品之一,在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中, 紡織業起著重要作用。據美國海關反饋數據統計, 1999年, 我對美紡織品服裝出口52.5億美元,占地我紡織廠品服裝出口總額的12.2%。
我國的紡織服裝業設備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有一定差距,高水平加工能力不足,出口商品結構不盡合理。雖然我國紡織服裝出口中成品服裝出口已達到了70%,但主要以中低檔產品為主,缺乏出口商品牌,單位出口附加值低于。出口市場主要集中于香港、日本、美國、歐盟、韓國,出口情況受上述市場的變動影響很大,增加了貿易的不穩定性。 由于非洲及加勒比地區紡織業并不發達,因此,《與非洲和加勒比貿易法案》的通過短期內對我紡織品服裝對美出口不會產生大的影響,但長期來看。影響會逐步擴大。據測算,2008年非洲對美服裝出口將由1999年的2.5億美元增長到42億美元,加勒比和中美洲地區對美出口服裝亦會有大幅增長。加勒比和中美洲地區對美出口服裝亦會有大幅度增長。隨著非洲和加勒比地區對美出口的逐步增長。 我國在美市場份額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在美國紡織品服裝市場上的競爭也會越來越激烈。
《與非洲和加勒比貿易法案》在給我國紡織品服裝業造成壓力的同時, 也在一定程度上為我紡織品提供了機遇。
(1)該法案規定,非洲國家用當地面料(無論紗線來源)生產服裝免配額及關稅。 中國棉花資源占世界總產量的23.85%, 具有世界第二位的化纖資源,而且勞動力資源豐富, 在我國發達城市紡織業初級加工不景氣的同時, 可積極開拓非洲市場,擴大對非洲地區紗線出口。 (2)鼓勵企業到海外設廠加工。 目前在國家“走出”去戰略指導下,國內企業到海外投資設廠已取得積極進展。許多有能力的企業紛紛到國外設立紡織品服裝生產廠, 有些產品受到非洲和歐美市場的歡迎。因此, 政府可加大力度鼓勵有能力的紡織品服裝企業到非洲及加勒比海地區設廠生產, 以滿足當地消費者的需求。
摘自外經貿部管司紡配處 《國際經貿消息》2000年8月15日
|